文/西予
对于从小到大生活的这座小城,一直有种依恋与喜爱。
虽然省会城市的行列中,它边远些、落后些、寒冷些、袖珍些,但毕竟这儿藏着我的根,它的一切和亲朋好友关联,和儿时的记忆牵绊,生活的气息烟火的味道浓厚。
在这里,个人与城市有很好的契合度,出了门,七拐八弯没有你找不到的地方;办个事,七拐八弯的没有你托不到的人。
坐在烤肉推上,说地道的方言,啃地道的羊肋巴,喝地道的熬茶,闲扯中你的远亲就是他的近邻,一时便生出种温煦的惬意。
这样的良好感觉持续了三十来年。有了孩子以后,多了一些不同的角度看待小城,许多与适合孩子成长的自然条件和教育环境相关,慢慢的,竟对我熟悉的小城生出许多遗憾来。
面对的第一个尴尬是"不知道帯孩子去哪里",这话出自同事之口,一直没找出答案。
公园?特点是一小二少,春夏秋还可以走走,冬天呢,长达五个月的、不长毛的冬天呢?
参加文教活动,不知道有什么文化平台,免费讲座、优质的儿童剧到哪里找呢?
搞点体育运动,提供公共服务的免费场所太少,几种类不算多的场馆,拼的也是爹妈的腰包。
书店图书馆,前者没地方坐最好买了就走,后者全市就那么一个,不太了解。
电影院,还是小,屏幕小空间小,也没有科普电影供娃娃看。
逛超市,打算烘个蛋糕什么的,全市任何一家超市里都买不齐全原料配料和材料。
诶去哪儿?带娃娃去哪儿?
当教师的同学从外地学习回来,啧啧赞叹外面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软硬件配备。
同事的孩子大到做个鼻息肉手术小到点个痣都拖家带口直奔北上广。
近来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工资那个低物价那个高,天气那个冷交通那个糟。
脑筋这样转一圏,疑惑了,这还是我喜欢的小城吗?
比起从前,城市扩张了好几个新区,标志性广场绿地也建了一批,新修了不少学校,新盖了医院的楼,新换了路边的树种,点点滴滴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了改善。
可就是应了老话,"人比人,气死人",这城比城呢?
两个朋友才从南方两所城市回来,一个赞叹那个城市居民素质高,驾驶员对行人礼让三先;一个赞叹那个城市人文气息浓,超市摆台都呈现着浓浓的艺术范儿。
越来越感觉到小城的委屈它努力往前追,就是赶不上大城市的大长腿;它紧着往洋气打扮,就是遮不住高原红的皴脸蛋儿。
好在它还保留着一些小小的骄傲比如,清爽凉快的夏日,湛蓝如洗的天,城郊里遍野的空旷,夜色下各色的美食。
最为珍贵的,我想,应当是人与人近距离的交往方式,催生出的一片暖洋洋吧!
希望小城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