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变得善解人意了,孩子也就成了善解人意的孩子。
尹老师,你好:
我是一个刚生完二胎的妈妈,大宝是个女孩,二宝是个男孩。在生二宝之前也曾关注过两个孩子如何养育的问题,知道了“护大不护小”的原则,知道应该给大宝更多的关注与陪伴,让她知道妈妈依然是爱她的,并没有因为二宝的到来就忽略她。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让我感到十分困难和无效。
因为工作问题,我和老公不在一个城市,孩子是我和我爸妈一起照顾的。大宝以前都是和妈妈睡,在二宝出生后还是要求和妈妈一起睡,我都尽量满足,让她和我及二宝一起睡。可是产生的问题是二宝哭闹影响了大宝的睡眠质量,抵抗力下降后感冒了,为预防传染必须把两个孩子隔开睡。一开始大宝还是接受姥姥陪睡的,但有时候哭闹着一定要我陪,我就先去哄大宝睡觉让我妈暂时照看二宝。但是,后来情况变成了,大宝予取予求越来越要妈妈。醒来看不见妈妈要哭闹,睡前不是妈妈陪睡也要哭闹,甚至半夜醒来也哭着非要妈妈过来陪睡。
二宝哭着要吃奶的时候,我承诺大宝为好二宝就过来继续陪他,她也不讲道理,就是一味的苦,直到我妥协为止,无论我怎么劝,怎么哄都没有用。现在我是两头为难,如果我一直陪着大宝,小宝哭闹不止我也捉急;顾着二宝,大宝歇斯底里地哭,我更心疼。作为一个二胎新手妈妈。我真实有点心力交瘁的疲惫感。孩子姥姥说,你不陪大宝她也就习惯了,现在她一哭你就过来陪,她就知道哭是有用的,就会得寸进尺。是这样吗?尹老师?大宝哭着要我陪睡的时候,我究竟是陪还是不陪好呢?
我现在想,要不要把大宝送到我老公和公婆那边一段时间,她看不见妈妈,也就不会一直要粘着我了。等几个月后二宝略大一点,再把大宝带回身边。我把这个想法跟她说了,问她愿不愿意和妈妈暂时分开,去和爸爸在一起,她是同意的。但是我还是不能放心,怕这样会对她的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希望尹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我。
你好:
你好,你的问题在于头脑中有一系列错误的假设,然后用这些假设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后果当然就是给自己设了一路“绊子”。
你的第一层假设是,孩子睡觉是怕吵的,二宝只要半夜哭闹就会吵醒大宝,导致大宝睡眠不足,然后身体状态不佳,免疫力下降,直至感冒。如果不接受二宝的影响,大宝的感冒可能不会发生。第二层假设是,大宝已经感冒了,就会传染给二宝,他们不在一个屋睡觉,就可以避免传染。这两层假设的结论是同一个---大宝二宝不适宜共处一室,必须分开。
事实是这两个假设都不对。
第一, 孩子不怕吵,认为孩子睡觉怕吵是成人的观念。孩子天生都有很好的抗干扰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即使你的大宝开始不适应夜里二宝的哭闹,但只要家长不刻意刺激这事,他很快适应。而其孩子不会连续失眠,假如头一天没睡好,第二天会睡得非常香,这一点也和成年人完全不同。再说,二宝不会整个晚上都在啼哭,即使晚上醒来几次,吵醒了大宝,也不至于让大宝的睡眠时间减少太多,以至于影响了免疫力。感冒有很多种可能,归因大宝睡不好导致,这太主观臆断了。
第二, 你把孩子分开,仅仅是分开了屋子睡觉,这样并不能阻止感冒病菌的传播。你来回穿插于两个孩子之间,你自身已经成了感冒病毒的携带者了。而且同在一所房子李居住,空气的流动也可以传播病毒。显然,两个孩子分开睡以防止传染感冒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既然这两个假设都不成立,那你就需要了解一下你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二宝出生前,你在理论上已经有所准备,想要避免大宝的嫉妒,努力平衡孩子的心理,不让她因为弟弟的到来有所失落,这是非常好的,这样的愿望几乎所有怀了二胎的妈妈都有。然而事实却是,很多人在二宝出生后觉得大宝很“变态”,像你一样陷入了不知所措中 ,每个人的原因会有不同,就你的情况而言,真相其实很简单:一个人晚上带两个孩子确实很辛苦,你也许是没意识到真实动机是什么;也不是说你不爱孩子,每个人都会本能地避苦求乐,这是生物本能,非常正常,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你圣人一般滴正确,你自己也不必这样要求自己。
看到问题的真实缘由,才好解决,下面是我的建议:
第一, 让两个孩子多和你在一个屋子里睡觉。只要孩子愿意,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既满足了大宝对妈妈的依恋,又方便照顾二宝,你也不用两个屋子来回跑。放下任何担心,你的心越简单,事情越简单,不信试试,大宝即使晚上被吵醒了,哪怕哭了,你笑笑,亲亲她,简单安慰一下了事,完全不把这当回事,试三天或最多一周吗,大宝会很快向你证明,不把二宝的啼哭当作吵闹,家中就没有噪声。你放下假设,使事情合乎情理,事情就会变得简洁流畅。
第二, 二宝出于哺乳期,母亲的奶汁中天然的含有抵抗病毒的物质,所以10岁以内的孩子很少得感冒,这是常识。这也是大宝感冒了,二宝却没事的原因之一。即使大宝将感冒传染给了二宝,也不是太大的问题。谁不生病?难道因为家里有一个人感冒了,别人都要和他隔绝开来?再说感冒了的大宝如果真会传染给弟弟,白天来回走动也会传染,并不是只有晚上睡在一个卧室才有传染新,仅仅为了一种可能性而和孩子较劲,这太得不偿失了。
第三, 不要因为这个理由把孩子送个爸爸和爷爷奶奶带。,孩子现在的情况本来就出于害怕失去的你的爱,若送个爸爸和爷爷奶奶带一段时间,孩子会产生更严重的被遗弃感。虽然她现在“同意了”但依据我的判断,她应该是为了讨好妈妈,按妈妈期望的意愿来回答的;或者她也想走出目前的情绪困境,愿意尝试一种新方法;也有可能是出于对爸爸的想念,觉得可以和爸爸处一段时间也不错。但如果平时孩子和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对爷爷奶奶又不熟,一下子离开你一段时间,她很快会感觉更失落。所以即便去找爸爸和爷爷奶奶,也不要超过一周。
最后,跟你分享一个小故事,是我正好刚收到一份家长来信。对你的应该有借鉴意义。下面是原信:
尹老师,跟你说说昨天傍晚的一件事。我抱着15个月大的二宝(还不会走路)旁边跟着不到4岁的大宝,一起往家走。走着走着大宝站住了,提出也要妈妈抱。这事如果是在以前,我会不假思索地马上给他讲道理,甚至用不好的语气对他说:“没看见妈妈抱着弟弟吗?”则能同时抱两个?》但当我用同理心去感受大宝的内心的想法时,我认为她只是想证明妈妈不光是爱弟弟,妈妈也爱他。于是我先说:“宝宝,你像弟弟这么小的时候,妈妈也天天这样抱着你。现在你长大了,两条小腿那么结实,可以自己走了,弟弟的腿还不会走路,妈妈需要抱着弟弟。”但是他不听,还是要求我抱。
我想了想,接着对他说:“妈妈只能抱一个人,那我们先把弟弟放在这里,妈妈先把你抱回家再来抱弟弟,行吗?”尽管他那么小,也知道这不可以,立马回答说:“不行!”我说:“我的大宝真爱弟弟,怕弟弟丢了。那怎么办呢?看来妈妈还是得抱着弟弟,你拉着妈妈走,。好,咋们走吧”他开始跟走了,但还是有些不情愿,表情不自然的说:“那你带我到大叔家吃饼干!”这个时间本来不是大叔家的时间,再说还要绕一小段路,但我没有拒绝大宝,我说:‘行,咱现在就去把。’于是我们就去他大叔家了,并让他吃了饼干。
这时大宝的情绪好了,很高兴地迈着小步子跟我走回家了。我现在总是这样让他自己做选择,他居然越来越学会了主动让着弟弟,我真的很感动,觉得孩子实在太懂事了。以前我也打过大宝,很惭愧地告诉老师,其实并不是孩子犯了非打不可的错误,完全是因为我自己当时的心情不好,正赶上孩子有什么要求,给他乱讲一通道理,他不听就对他发火,现在我才发现,凡是顺着孩子比拧着来好的多,很多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你看,妈妈变得善解人意了,孩子也就善解人意的孩子。希望这个故事对你有用。
祝福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