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怕被别人说,可以相互开玩笑,可以安全争吵,是要有足够的舒适度,是安全的。
还要有安全的话题。
就是相互可以接受;往往来说是非的人,其实内心有着是非,假如没有共通点,说不到一块还好,就怕碰到禁忌。
可能一点小火苗,就能引爆内在的情绪。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不得不与人交流,所以磕磕碰碰,所以在所难免。
假如是恶意的,一句话都不要说,尽早远离,别想着去争论,这只会纠缠在里面。
假如是善意的,是无意的,那需要宽容。
宽容是很难的。
想到的是,凭什么,自己受到伤害,总想怼回去,要么心理过不去。
不宽容也很难。
总会因为一些小事,无关紧要的事,触发情绪预警,其实是更大的损失,更多的时候,宽容一点会好一些,只是如何做。
宽容是一个行为,不是讲自己大度,自己不在意,事情就可以过去;不是的,内心还在纠结,就是没有放下。
哪怕明知别人是无意的。
脑海依然要百转千回,持续纠结,持续内耗,想到有的,想到没的,一直走不出去。
本质是两件事:
一件事是事实,一件事是观点;为什么情绪会被触发,因为自己在意事实,既然如此,那要做的是,面对事实。
为什么在意观点?
别人的看法,哪怕说的是事实,依然是看法,是很轻飘飘的,只是刚好碰到事实。
所以还是会在意的。
难过,痛苦,焦虑,都是生命的基因,不能阻止自己,不烦恼;但可以做的是,理解,不是理解别人,而是理解自己,理解情绪。
一个正常人的喜怒哀乐。
所有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欲望怨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要理解这一点,要接受全部的自己,甚至要认可一切。
大禹治水,要堵,更要疏。
不要一有情绪,就否认自己,而是:哦,烦恼来了,焦虑来了,欢迎欢迎,恭恭敬敬,请进来,安安静静,送出去。
下次还会来。
可能明天,可能后天,还有是非人,还有是非事;那就再迎一遍,送一遍,大脑要建立一个固定的流程。
比较麻烦的是,人们在意的:
不是事实,而是观点;就是情绪,没有那么理智,不处理正常的事,总处理别人的看法,或者说,没有这个意识。
正本清源。
阅读,成长,都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清晰,把模糊的东西,浑浊的东西,疏理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