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马上到春节了,按照惯例,全家要出游一趟。
不过现在恰逢熊市,正是抄底的好机会,再加上手中的币贬值不少,法币也相对吃紧,其实从我自己来说,出行的愿望是不强烈的。
但是夫人悠悠的说了一句:“去年也是这样...”
我如电光火石般的惊醒:可不是这样吗!
一年前
记得2017年的牛市大约是在2017年12月达到最高点。当时正好OTB刚刚完成爱西欧,2018年1月初上线交易所,开盘后大约十倍,最高时到了25元,当时手握2W OTB,账面就是50W,当然现在就只能呵呵了。
记得当时最疯狂的是1月20日,一天参与了三个爱西欧,感觉被榨干了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市场一片狂热,典型的是牛市见顶的征兆,但是当时人处于其中,被群体情绪所感染而不自知。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觉得手里的钱不够用,恨不得再多投一点到币圈中。
这个感受与一年后的今天几乎完全一样!
但是现在是熊市,而一年前是牛市尾巴。
外部环境完全不同,而自己的想法却如出一辙,那么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右侧交易 VS 左侧交易
牛市的时候,法币很吃紧,因为要投入到币市。
因为唯恐上不了车,按照专业术语这叫做:右侧交易,好听的说法叫做顺势而为,索罗斯经常这么干。
熊市的时候,法币更加吃紧,因为现在币市满眼是金子,所以现在要省吃俭用,多多屯币,下个牛市的时候我一定会感激现在的我做出的决定!巴菲特不是说过吗:他人贪婪我恐惧,他人恐惧我贪婪。熊市的时候不正好是他人恐惧我贪婪的时候吗?
按照专业术语这叫做:左侧交易,也可以说是逆市交易!巴菲特经常这么干。
你看,怎么说都有道理。
但是经历了一个牛熊,法币吃紧的场景却反复出现,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反思
其实从表面上剖析这个原因并不困难:
牛市的时候,把钱投入币圈,希望币价一个月后上涨。
熊市的时候,把钱投入币圈,希望币价一两年后上涨。
本质就是两个字:贪婪!
由于看好区块链的发展,牛市的时候希望现在涨,熊市的时候希望未来涨。
总之:就是涨!
但是涨完以后呢,我们又该做什么呢?
我也算经历了一个牛熊,但仅仅是账面的财富从增加到缩水,后来发现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
这几天在看期货操盘手青泽写的的《澄明之境 : 青泽谈投资之道》,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很打动我:
很多人在从事交易的时候,都是在打开电脑后,随着市场的涨涨跌跌,做出判断进行买入和卖出。
但少数人是在交易之前,就想好了操作策略,然后再到市场上进行操作。毫无疑问,第二种方法的胜率肯定要好于第一种。
原因很简单:投资是反人性的!
但也有一些人,在交易之前,也都想好了操作策略,但是在打开电脑或手机后,随着市场上那一根根上蹿下跳的K线,很快就忘记了自己原先订好的策略,变成了随性而为。
所以现在虽然是熊市,但我一定要提前想好,如果牛市再来,我应该怎么做。
下一步行动
按照现在的想法,无非就是牛市来了,一定要保持足量的法币,要好好享受生活,如此等等。
但是在熊市应该如何呢?我们是否应该紧衣缩食,攒钱屯币,等待下一个牛市呢?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问题。
吴军在谈到金钱观的时候,有三句话特别打动我:
1. 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2. 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3. 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我们来推演一下:如果为了省钱,今年不去旅游,省钱买了柚子,即使等牛市来了,柚子涨了很多倍,那然后呢?
那时候大概率还是会继续持有,不会卖出。所以那部分钱,还只是上帝存放在这里,而不是我的。
只有把钱花出去,钱才是自己的。因为钱的本质实际上是对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而资源本身又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
比如出去旅游花的钱,换回来的是各种使用权,包括:交通工具的使用权、驾驶员的人工成本、景区的服务费用、宾馆的运营成本等等。
所以钱多钱少,本质是能够调动资源的多少,包括能够用钱换取什么自然资源或者请他人做什么事情。
如果没有花钱,那么就没有调动资源,那么这些钱可能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
这个数字,很有可能随着投资(or 投机)变化,按照概率,这个数字变少的概率很可能会超过变大的概率。
综上所述,和夫人商量了一下,去年寒假去了云南腾冲,暑假去了青海湖大环线,那么今年寒假不妨去广西转转。
钱可以再赚,但是我们终将老去,孩子终将长大,珍惜流逝的时间才是硬道理。
结语
币圈离钱太近,有时我们真的要抽身出来,想想赚钱是为了什么?
想清楚这一点,等下一个牛市到来,我们可能就不会有留那么多遗憾,不用再去纠结币本位,还是法币本位,自然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相信知易行难,今天写的东西我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淡忘,所以我要把头脑里面的想法写下来,供将来回看反思。希望明天的我可以感激今天的我做出的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