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愿意笑,就别笑。”她说。
——伍绮诗《无声告白》
缺少的和过多的都会成为自己的执念。
读了《无声告白》,生出许多感想。
还是那句话,人、事都有通性。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一直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可能儿时一个很小的细节导致我们一生的追求,所以有那么多人选择去进行心理学的研究。
儿时缺少母爱的人,长大了会对一切温暖有母爱的人有莫名的依赖感,儿时父母争吵,家庭不和睦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是自卑内向,要么是对争吵极度厌恶,要么自己的婚姻中也不断的在重复。
因为执念,所以在意
因为缺少家庭关爱,所以早恋。
因为想摆脱家庭,所以远离。
因为爱了一个人,所以后来谈恋爱的人都有他的影子。
很多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足,总是这样那样,深究下去或者去调节,深挖之下才发现原因是父母的婚姻。
在看《等着我》的时候,除了感动,有没有发现,失去这个执念对于他们影响了太多。
被丢弃的孩子,前几十年的重心都在寻找之上,不论是爱也好,憎恨也罢,他们的心理本来就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健康成长。
丢失孩子的父母,日夜哭啼,有的受不了抑郁了自杀了,有的散尽家财,用尽年华去寻找。
有个人以为自己是被丢弃的,憎恨父母二十余年,找到父母之后才知道自己是被丢失的,父母耗尽心血去寻找,真相和执念差了那么多,冲击之下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杨过寻找小龙女,用了十七年。
那时候还小,看到这种故事只有感动,后来会想,他的生命中只剩下了她,寻找她,找到之后呢?重心崩塌了,真的还能好好在一起吗?
执念总是过不去的坎
因为爱过一个人,忘不掉的日子里,总会想,这样的自己他会不会喜欢,那样的会不会爱呢?他喜欢的事情,爱看的书,总是要逼迫自己去看一看,即使没有一点兴趣。
所有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的孩子,逼迫自己做自己不开心的事情都是为了取悦父母。
就连前段时间自杀的林嘉文,从他的遗书里看到了什么?生命的最后时刻大篇的字符都是写给父母的,母亲的懦弱,父亲的不承担责任,让他不放心,但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抑郁症让他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其实等一等,他总是可以解决这些事情的。
父母虽然是成人,但是也是任性的,眼里只看到了自己,看不到更多。
莉迪亚只不过是希望母亲不要离开,而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可能母亲在任性行事的时候,甚至莉迪亚死了之后也从没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莉迪亚只是希望自己不再依靠任何人,自己站起来,但是忽略了游泳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导致生命的消逝。
这可能只是作者的写作,但是莉迪亚这样的孩子,不是少数。
多少孩子毁在家长的执念之中,多少人迷失在自己的执念之中。
敢不敢放弃自己的执念
还记不记得,很多小说,很多电视剧,追求了很久的东西,突然得到了,释怀,不知所措,亦或是生无可恋。也可能从来得不到,到最后都念念不忘。
关键是,执念真的对我们来说是好的吗,有必要吗?
你的执念是什么,是时候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不停的在循环什么。
你不停的在做的在循环的未必是你真的想要的。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某一个瞬间,可以摆脱他人的期待,普世价值的期待,寻找真正的自己。
真正能摆脱他人眼光的人都是勇士,能做到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勇士,做自己。
不为执念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