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
慧智家庭教育:孩子沉迷手机,厌倦学习?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方法

慧智家庭教育:孩子沉迷手机,厌倦学习?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方法

作者: 慧智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19:00 被阅读9次

     最近几年,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孩子玩手机的负面新闻,导致很多家长“谈手机色变”:

    "深圳12岁小学生偷家里保险柜2万元充值游戏"

    "17岁少女沉迷手机,被父母教育欲跳楼"

    "熊孩子将环卫工人母亲辛苦积攒的四万元积蓄打赏给女主播"

    所以,很多父母在面临“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时,处理方式往往有三种分化:

    一是忽视,二是劝阻,三是严禁。

    “忽视”的结果,就是当问题发生时猝不及防,为时已晚;

    “劝阻”对于很多孩子而言见效甚微,容易被孩子当成"耳边风";

    “严禁”则是最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方式,一些恶性后果往往就是这种处理方式造成的。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什么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家长该做些什么?

    孩子就爱玩,玩手机、打游戏,就是不爱学习,非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

    让孩子好好学习,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这孩子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

    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会长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01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问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有回答“为老妈”,有回答“为教育局”。

    家长说,平时一直给孩子讲,竞争这么激烈,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毕了业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问:那什么算好日子呢?

    家长说,大概是有房有车吧。

    孩子说,现在就有房有车了。

    所以中国人从来说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邻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脑子里有3个问题,如果你战胜了这4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非常强的学习的动力。

    问题一:学习有什么意义?

    读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反而就是无欲则刚。你给孩子说,地球上有人和动物,你看看猫过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猫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可人不同。

    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因为人会学习,大自然给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是狭隘的一部分。你不学习也可以啊,那跟猫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问题二:不是不想学,可是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孩子,苦是情绪,感觉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个人请你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请我吃个饭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为想法不一样,两个人反应不同。人和动物不同,耕耘有收获,人就有乐趣。没有比课堂学习更体现耕耘收获的了,这就是人的乐趣。

    问题三:某某小学没毕业,现在是亿万富翁,怎么说?

    发财是特质决定的,第一是投资魄力,第二要行动力极强。小学没毕业,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两部分享受,物质和精神,而动物只有物质享受,家长不要把功利的东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长要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生活是最好的学校。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

    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

    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

    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02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1.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

    2.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你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学校发现一、二门你很感兴趣的学科,我希望你能钻进去,甚至用业余的时间在网上看更多的相关资料。

    学习不等于书本知识,更不等于学习成绩。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园。

    03

    家长不要大包大揽,学会放手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

    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

    比如,孩子做作业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或者没完成作业,往往与很多家长以下的行为有关: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

    担忧孩子今后的发展;

    过多涉入本来属于孩子的责任范畴(比如,家长一遍又一遍叫孩子开始做功课,然后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最后再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孩子检查作业,要求孩子把每道题改正对才行)。

    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拿满分或高分,但你能说那是孩子的作业吗?

    当你把孩子的责任揽成了自己的责任时,孩子即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不是我的责任,表现出来状态是做作业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业。

    字写不好、语法不对、拼写有错、有时忘了做作业、或作业落在家里了,有时考试拿个不太好的成绩回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如果家长因此大动肝火,埋怨、催促和责骂,不仅让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处理这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上,而且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阻碍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发展,其后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严重得多。

    家长要做的就是: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04

    最后,和孩子“约法三章”

    在解决“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家长还可以“约法三章”,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说明完成约定能得到什么,反之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老师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手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而是孩子首先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才进而转向手机。换言之,这样的孩子,即使不沉迷于手机,也会沉迷于别的。所以,先解决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其他问题,也许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慧智家庭教育:孩子沉迷手机,厌倦学习?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ji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