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公分。
临床上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胆固醇息肉
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也可称之为假性息肉。它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公分以下。
二、炎性或增生性息肉
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公分以下,发生频率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
三、腺瘤性息肉
这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公分,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四、腺肌瘤性息肉
也称为胆囊腺肌症。腺肌症是胆囊壁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它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瘢痕组织增生的病变,也不具有肿瘤的破坏趋势。
五、混合性息肉。
上述几种息肉混合存在,特别是胆固醇息肉,与炎性息肉容易混合存在,胆囊息肉中4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健康体检时,通过B超检查才发现。
有些患者可以有右上腹不适感或隐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偶可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
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胆囊区压痛,也就是所谓的墨菲氏征阳性。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约有15%~30%的胆囊息肉会癌变。
一定要手术切除胆囊吗?
不一定。只需要切除息肉就可以,完全可以保留胆囊,这就是“保胆取息术”!
胆囊具有储存胆汁的功能,可以在我们吃了油脂食物后迅速排放胆汁,帮助消化,如果切除了胆囊,消化功能就会下降,可导致排便次数增加,一吃含油脂的食物就会拉肚子。
另外,医学统计表明,胆囊切除的人,结肠癌的发病率会明显高于正常人。所以,一般的胆囊息肉无需开刀,只有具有手术指征的胆囊息肉才考虑手术切胆。(更多保健资讯,请关注微信平台“漳州丹霞医院”:zz05961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