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哲学/现代之二3《存在与虚无》让.保罗.萨特2

经典哲学/现代之二3《存在与虚无》让.保罗.萨特2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3-10-27 20:22 被阅读0次

    为他的存在~他者的注视

    此外,萨特还认为人不仅是自为的存在,还是为他的存在。沙特用注视这一关键词论述他者,他将我与他者的关系被归结为注视与被注视。

    比如当我们在人前出丑感觉羞愧时,就会意识到我们是为他人的目光所规定的。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被作为一个对象被注视着的时候。迄今为止,熟悉的世界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发现自己所具有的可能性,始终会因他者的目光而动摇。

    他人的注视,作为我的对象性的必要条件,破坏了我所有的对象性。他人的注视,通过世界向我袭来,不仅改变了我自身,而且完全改变了世界。

    萨特认为,人在认识对象时,通过虚化对象周遭突出对象。他人的注视之所以限制我的可能性,也是因为他者的视线,是突出我的存在,将我转化为对象的实现。

    作为自我存在的我,通过虚化认识事物,通过选择将自己对象化,但是对他人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人的目光从世界另一侧来临,出现在我面前,我既无法否定,也无法虚化他人的目光。

    也就是说,他者的目光在超出我自身的范围中,对我进行肯定或否定,极大程度上改变我的世界。

    假设你正在路上走着,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不禁失笑。转弯处忽然有人经过,用好像在说“这家伙想什么”的目光奇怪地看着面带笑容的你。此时你应该会一扫愉悦心情,感到有些尴尬,在那一瞬间,之前一直熟悉的世界,突然就变了样子。

    萨特所说的注视,就是具有如此效果的乃至他人的冷彻目光。

    注定自由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沙特在本书中的观点吧。

    人并不是像物品一样单纯地存在于现有秩序中,人在先决环境中从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以应有的秩序为目标,开拓人生,自由是支撑人这样的生存方式的根本条件。

    人无法合理地解释拥有自由的原因,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其原因在于,人是以应有秩序为目标的存在。

    人在过往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应有的状态的选择,在此时此刻,不断刷新自身存在,自由正是使选择成为可能的根本条件。

    极端情况下的伦理学

    无论处于怎样的状况下,人都是自由的,自由地进行选择,自行决定存在目的。萨特的观点是在《存在与虚无》执笔的时代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高潮时期的影响下形成的。

    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军所俘,逃离战俘营之后,他参与了法国抵抗运动,本书中关于自由的论断也是在极端状态下如何确保自由的问题意识驱动下完成的。

    然而,哲学不允许在极端状态下思考伦理问题,哲学是追求普遍性的活动,它追求的应当是具有普遍性的伦理原理,这是有关极端情况下的自由的思考无法完成的任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哲学/现代之二3《存在与虚无》让.保罗.萨特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oa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