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师,我钱丢了!195!”
晴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说。
我看她眼里几乎溢满了泪花,忙安慰道:“别急,说说怎么回事?”
晴带着哭腔诉说着:“我从寝室到教室,起初在口袋里,回到教室再掏口袋,就不见了。”
我让她确认路上是不是无意中掏口袋,带了出来。
晴确认没有掏。
我说道:“你再仔细想想,最后一次见到钱是什么时候?钱放在哪儿?还有谁知道?”
我提醒道:“这周没让缴费,你带这么多钱,应该保管好,怎么能随身携带呢?交给老师保管也好呀!”
晴抹了把眼泪。
“老师也在班主任群里,发个公告,看哪个班学生捡到上缴了,我们好认领。”我答应道。
晴哭丧着脸回去了。
二
“老师,老师,我向你报告!”晴又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
“报告什么?”我问,“钱找到了?”
“不是,”晴喘着粗气说,“我报告,悦来过我们寝室。”
晴说,悦曾在丢钱的前一晚,来到她们寝室,因为生活老师查寝,就熄了灯,躲到卫生间里。
后来,摸着黑离开了。
“悦只是去过,也不能证明丢钱与她有关呀?”我说。
晴无奈地撅起嘴。
“这两天要月考了,这事先放一放,有时间,老师询问一下悦。”我说道,“但要记住,你自己不要随意去打听,以免引起误会,制造矛盾。”
晴点头答应了。
三
“悦,这几天,你是不是串过寝室?”
月考结束,我把悦叫到办公室,问道。
“串过。”悦说,“那天晚上,我去312寝室借东西,正好熄灯了,我怕生活老师查寝,就先躲在了卫生间,后来,等生活老师走了,我马上就回去了。”
说的与晴反映的情况相似。
“晴丢钱了,你知道吗?”我直接切入主题。
悦的脸马上沉了下来:“知道,可不是我呀!”
我笑着安慰说:“老师没说是你。你串寝,正好她又丢钱,不得不让人想到一起,——老师也是问一下,不是你,更好。——如果是你见了,可以找个机会,偷偷放到晴的文具盒里、包里;如果你没见,帮忙找找也好。”
从悦慌乱的表情中,我感觉几分异样,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气愤,也许是忐忑……
我没有证据,也不能确定,只好说:“学校要求就寝前不准来回串,看,现在同学丢了钱,让你有了嫌疑,多不值得呀!”
悦点点头,表示以后不再串寝了。
四
正在教师宿舍午休,手机响了。
“喂,康老师吗?你们两个女生找你咧!说有问题要你处理。”
同办公室的张老师打来的。
迷迷糊糊间,我猜出这两个女生八成是晴和悦。
她们会不会因为相互猜疑、当面对质,引起了矛盾冲突?
“张老师,麻烦你先问一下什么情况,我过会儿再去,让她们先自己处理。”
学生矛盾,特别想让老师作裁判,当法官,这虽然显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树立老师的权威。
但是,老师介入学生矛盾,也极易因为老师的好恶,无意中给学生造成偏袒的印象,并且会削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剥夺他们在矛盾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我继续躺下,但睡意全无,脑中浮现出女生在办公室或教室争吵的情景。
五
周五下午上课前,学校布置周末离校的紧急工作。
会后,马上抱着课本去上课,到下课,才想起两个女生的矛盾不知道解决的怎么样了。
回到办公室,悦坐在办公桌旁,看着同学在学习安全教育平台。
我把悦拉到一旁问情况。
悦说,自己这周也带了钱,买药花了三十四,晴不相信,偷偷去医务室问。
我能从悦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到她不被信任的不满。
我安慰说:“如果你是清白的,不用生气,问心无悔就行。”
悦低着头不说话。
六
第二节下课,晴带着蓉来到办公室。
晴满脸欣喜:“钱找到了!”
“在哪儿?”
“在我的床下边。”晴说,“不过,少了三十。”
接着,晴让蓉作证,说了找到钱的过程,言语间还有对悦的质疑。
我说道:“咱不就是为了找回自己的钱吗?现在找到了,就不要再追究事情细节了。少了三十,只当买个教训吧。你们俩也不要再去向别人求证、不再提这事,免得引起更多的麻烦。毕竟,这事跟咱马虎有很大关系。”
我及时制止她们阐述事情的细节,不是我在和稀泥,我只是不想让她们因为重述而加深对同学的不良印象,不想让她们给同学贴上不好的标签。
康老师手记
老师处理学生钱物丢失事件一定要格外小心。
这涉及学生的自尊心问题,更易让人联想到品质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回丢失的钱物,不是我们无能或失职。
只是我们不应该为了那点钱物,而大动干戈,刨根问底,制造相互猜疑的班级氛围,从而让学生之间心生罅隙,破坏团结。
相对物来说,我们更应该在乎人,在乎人在事中的感受与影响。
丢失者会因为个人失误而得到教训,拾到者会因为不义之财而惴惴不安。
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是不完美的,但教育得是真实的。
不扩大影响,不劳师动众,不“疑邻盗斧”,不诉诸权威,不纠缠细节。
重核心问题,重育人为先,重智慧解决,重感受影响。
这是这次丢钱事件中的教育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