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昨天下午从县上来了,今早我俩吃完早饭,收拾完毕就出门了,去逛街。在一家店铺里,留恋了很长时间,还遇到了一对大姐,也在试衣服,我们四个人边试衣服边和店主讲价钱,还互相对衣品进行参谋评价,聊得蛮开心的,店主也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始终都是笑眯眯的,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拿衣服试。最巧的是我们四个先后都离开了这家店,去逛别的店铺,第二次返回这家店时,又碰上了她俩,我们都笑了,笑曰:“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们都收获了自己心仪的衣服,这对退休的闺蜜第二次和我们告别时,问我是做什么的?答:老师哦。“怪不得呢,说话这么好听,让人很舒服……”我的心情美美哒,和穿上美衣一样。
午睡起来,翻看手机,看到这段文字,恍然大悟,低声细语悦心啊!
曾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将妈妈超过85分贝的说话录音,放给10名7-10岁的孩子听,然后让他们写下录音的内容。
结果,只有13.3%的孩子写对了。也就是说,父母说话的声音越大,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教育的目的更无法达成。
低声说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愉悦、平静;大声嚷嚷,让他感受到的是压抑、恐惧,他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我已经习惯低声说话,每次看到有老师带着小蜜蜂上课时,我总会忍不住去提醒,小蜜蜂用得久了,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原来我的提醒是正确的。
说话音量降低几个度,幸福感便能提升好几倍。没有一个人能从大嗓门或吼叫中感觉到爱。
教育的本意,是爱还是嫌弃,都藏在父母说话的音量里,当然也藏在老师说话的音量里。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表情暴力”。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总是摆出一张难看的脸,对沟通对象来说无疑是一种暴力侵犯。
“梅拉宾法则”中也明确指出,人与人交往沟通中,你用什么表情和态度,对关系影响很大。
就让我们学会轻言细语地说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