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火线领导?
作者说的不是皆大欢喜的改变,比如他提到了拉宾被刺杀:
刺杀是人们封杀沮丧现实之音的极端例子。尝试劝说整个社区或国家改变其习惯的行事方式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伊扎克·拉宾却牺牲了。如果实施领导是要给人带来好消息,那么事情会很容易。。。
如果拉宾承诺达成和平协议却不损失一寸领土,他肯定可以完好生存。
因而,核心是:
因此,人们并不是抵制改变,实质上,他们是抵制受损。
所以,火线是想强调,在整体改进、而部分人会受损的情况下,如何做的问题:
当你质疑人们一辈子都持有的价值观、信念以及习惯时,你看起来是个危险分子;当你告诉人们他们需要听的东西并不是想听的东西时,你就把自己置于火线之上了。尽管你能清晰、迫切地看到光明未来所带来的改善与收获,但人们同样能够迫切地看到你将要让他们蒙受的种种损失。
作者再次强调,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他们放弃自恃重要的价值理念或现有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实施领导就变得十分危险,因为这一过程将让人们受损。
这需要领导者反复问自己、同时也是迫使被改变者回答:
在我们看重的所有东西里,哪些是真正宝贵的,而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