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刷了一遍经典历史剧《雍正王朝》,做为剧中第一谋士的邬思道在剧中如神一般的存在,知进退,懂荣辱,善于揣摩人心,帮助雍正在九子夺嫡中成功胜出。雍正虽然也觊觎皇位,但邬思道告诉他:“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九子夺嫡中,虽然是康熙的九位皇子,但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属于八爷党,以八皇子胤祀马首是瞻,胤祀就是“争”的代表人物,那么他是怎么争的呢?
首先他很善于钻营取巧,但凡得罪人的差事他是绝对不去干,比如追缴国库欠款这件事上 ,他怕得罪朝中大臣没有出头,但当京城发生私换死囚的大案后,他认为是扳倒太子的好机会,于是跳了出来担任主审,还趁着老十三皇子胤祥不知道,诱逼肖国兴把脏水泼向了太子,并给康熙上了密折,康熙在得知真相后,说了四个字“其心可诛”。
其次,他号称贤王,也是一位财神爷,舍得花钱笼络人心。在太子第一次被废黜之后朝中要求推举新太子,上书房的两位大臣积极奔走,联合推举他为新太子,可惜又被康熙看破了,最后太子复位,八爷党彻底失败。
康熙在临终前对他的评价是:“八阿哥胤祀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的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比朕还要放纵。” 胤祀一直在争太子的位置,也一直是最有实力的竞争者,他争得了所有大臣的支持,唯独没有争取到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康熙的信任,这也是他在九子夺嫡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阿哥胤禛则是“不争”的代表,他一心为公,刚正不阿,不怕得罪大臣,哪件差事难办办哪件,被别人叫做“冷面王”,也因此失了“臣心”,但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了眼里,康熙有意让他做一个孤臣,他做到了,也因此获得了“君心”,成为了九子夺嫡的赢家。
雍正的顺利接位邬思道功不可没,当雍正继承大统当夜潜龙返邸准备封赏他的时候,他非但没有要求高官厚禄,却主动要求引退,并且是半隐,既不在皇帝身边,又得让皇帝找得到他,这样即免去了伴君如伴虎的风险,又能让雍正对他放心,不会为他人所用,所以他选择了去皇帝心腹李卫那里当幕僚,不可谓不高明。后来又经李卫引荐到了田文静官邸当幕僚,最终邬思道借着田文静欠他幕银的事被田文静开除,至此邬思道的金蝉脱壳完美实现,雍正也不再追究他的去向。
争是一种本能,不争是一种智慧,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人生当如小溪慢流,不争辩一时之对错,不计较一时之得失,不在乎一时之成败,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之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