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同的朋友聊天,总能聊很不一样的东西。可是同样,不一样的朋友,开口就决定了哪些小秘密对哪些人说。
为什么?
跟陌生人相处,我们往往表现的格外友好,而越是亲密的,特别是父母,大吼大叫,发脾气,永远是常态。
又是为什么?
跟爸妈讨论事情,抛出你的观点后,最后却多半以争吵散场。而他们那句经典台词“小孩子懂个屁” 似乎又让我们无言以对。
看似三个不同的场景,你可曾想过究竟是为什么?
心理学上说,我们内心是会不自觉地评判很多事情。比如,在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潜意识已为我们设好标准。我们会根据对方在我们眼里的特质,下意识的把他归入特定的一类人群里,从而帮助我们检索匹配出这类人的应答方式。
这个时候,那些“该说”“不该说”的,其实关系着,你想在对方心中建立怎样的形象,你想被对方怎样地接纳。
而你,也愿意为了维系你想让对方认为你是怎样的形象去努力。
是不是很绕?
所以很多时候,别人很难看到我们的全貌。
当然也没有人能看到全貌,除了我们自己。
那为啥到父母这里,我们这么肆无忌惮呢。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潜意识让我们无比了解我们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包容程度和底线。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考虑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或者可以说,我们已经把我们想让他们认为我们就是这么”爱发脾气,爱任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
所以啊,你一方面介意他们把你当作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屁孩,一方面又反复加深巩固你在他们心中建立的那个最初形象。
你在意陌生人对你的看法,你在意同事对你的看法,你在意朋友对你的看法,你努力想在你的社交网内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以至于受了委屈无处宣泄时,他们成了你唯一的发泄口。
也许你不是不在意,只是未曾察觉。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我们再来看上面的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点正紧事,家长都不会同意?
来来来,敲黑板。
!!!
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屁孩。
一方面来源于他们想要在我们心中保留他们的权威形象,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日常举止展现给他们我们是怎样的人!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从根源开始。
心理学里有个“谁”的概念,刚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解释说明如何“说服”父母。
一
我们需要先去思考,父母为什么要相信我们?
传统意义上讲,我们会信任那些“有信誉”,“专业知识强”“开口就容易让人相信”的人。
那么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呢?
有信誉。
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从最初的帮父母买个小东西啊,到买大件到最后委以大任。
专业知识强。
这个就需要动用我们的知识啦,技能上压倒父母,一般事情无外乎钱和利息,只要你能把其中利害算清楚,也没啥大问题啦。
开口就容易让人相信。
这个需要我们懂一点点演讲技巧,比如讲话时直视对方,懂得如何掌握节奏,如何把握好大局。
但是,如果上面几种还是不能说服你的父母呢?
提供一个小方法,可以去看看父母最信任的人是谁,让这个人帮你去说服父母。
总有解决的方法啦。
我们再看看我们是如何应答别人的?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placating 讨好型
只要我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觉得我是个好人。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这类人太过识相,凡事留太多余地,不喜欢麻烦打扰影响别人。
乞求式的生活,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恐惧一旦拒绝他人,就会破坏在对方心中的形象抑或影响双方的关系,到最后万事委屈自己,“便利”他人。
当然如果你觉得身边有个这样的老好人是件不错的事,也OK,只要你的良心不会痛就可以啦。
Blaming 指责型
我这种集智慧与美貌于一体的人,
怎么会错呢,肯定是你不对啊!!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这类人从小受的教育就让他们不能展现自己的懦弱。所以当出现了问题,下意识推卸责任,本质上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对方眼里那点形象。
但是!!!
你是啥样的人,别人会不知道嘛。
好吧,可能你真的不知道。
super-reasonable 超理智型
别慌,万事皆有定数,我来给你撸一撸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理智是他们的口头禅。任何不在预期内的事物,都可以给你解释清楚他的前因后果。毫无感情可谈。
这让我想起二战时候的日本人,也是将一切合理化,比如被美军偷袭,最后失守投降,他们却坚信着“我知道这一切都会发生,我是主动应对,因为机智的我早已看清一切”。
咳咳咳
此处省略一百字
。。。。
irrelevant 打岔逃避型
那啥,我跟你说这个地方的东西特别好吃啊。
为何我们不能推心置腹这类人习惯性逃避,你跟他说一件事,他们常常岔开话题跟你聊其他事情,一来一回,最后往往啥也聊不出来。他们假装一切都不在意。
人生呐,别认真,认真你就输了。
纵情享乐吧。
心里默数三分钟,看看自己属于哪个,或者哪几个。
你这么聪明
肯定知道怎么做了。
内容整理至黄先生的原生态家庭心理课堂
感谢关注公众号“木向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