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国平论教育》(上)

《周国平论教育》(上)

作者: 518e0cf1bfb2 | 来源:发表于2017-01-05 22:01 被阅读161次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一、佳句摘抄

    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读书应该成为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世界本无定向,对于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所谓新闻,大多是过眼云烟的人闹的一点儿过眼云烟的事罢了,为之浪费只有一次的生命确实是不值得的。

    唯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

    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每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阅读经典的心态,应该是轻松的,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

    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好读书和好色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不求甚解。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本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龄,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人,如果没有,就崇拜一种什么书。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可能会对它感到失望,并且诧异当初它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但我们不必惭愧,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而初恋的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着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年长以后,书对我们很难再有这般震撼效果了。无论多么出色的书,我们和它都保持着一个距离。或者是我们的理性已经足够成熟,或者是我们的情感已经足够迟钝,总之我们已经过了精神初恋的年龄。

    书籍和电视的区别;

    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性,看电视使人活在当下。

    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含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书籍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会使人成为野蛮人。

    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

    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所谓品味,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

    一个能否真正拥有心智生活,青年期是关键。

    衡量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便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

    在才智方面,有两种人是值得敬佩的,一是有非凡记忆力的人,一是有出色口才的人。也许这两种才能原是一种,能言善辩是以博闻强识为前提的。

    自我应该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他人的作品当中,而应该把他人的作品吸收到自我当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是养料。

    有的人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人却只是对别人的感受发生同感罢了。两者都是真情实感,然而是两码事。

    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影响无非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对心灵所发生的重大影响绝不可能是一种灌输,而应该是一种共鸣和抗争。

    如何写日记?

    坚持,每天都写,来不及则在第二天进行补写;认真,对触动自己的事情和心情要仔细写,努力找到确切的表达。

    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为了活得长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长久在天。而且,活得长久未必是愉快。

    如何理解成功?

    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成就,并且这成就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成功标志,说穿了,无非是名声,地位和金钱。

    小环境当中往往充斥着短兵相接的琐屑的利益之争,而你因为自己的成功便仿佛站在了天地间比较开阔的高处,可以俯视从而以此方式摆脱这类渺小的斗争。

    一个人能否做出被社会承认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才能,起作用的还有环境和机遇等外部因素,有时候这些外部因素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事业是精神追求和社会性劳动的统一。在人生中,职业和事业都是重要的。职业关系到生存,而事业关系到生存的意义。

    如何理解成败?

    外在的社会际遇,飞黄腾达为成,穷困潦倒为败。事业上的追求,目标达到为成,否则为败。事业有大小,目标有高低,所谓事业成败的意义也就是有限的。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有一种爱。

    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如果我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茫然的。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作者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在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活在世上,除了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做事情包括为谋生而做的,即所谓本职业务,也包括出于兴趣、爱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等而做的,即所谓事业。与人交往,包括同事、邻里、朋友关系以及一般所谓的公共关系,也包括由性和血缘关系所联结的爱情、婚姻、家庭等关系。

    二、书中所提相关著作简介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作,书中韦伯讨论了伴随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及后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

    《世界百科全书》(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是世界著名的以青少年读者和图书馆为服务对象的百科全书。该书由美国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1917年开始出版,以后逐年增删修订,成为美国家庭常备、全球销量第一的百科全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国平论教育》(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xt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