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儿子去同学家玩了一天一夜。
说好周日中午回家,去接他的时候却多玩了一个小时才走。一路上耷拉着脸,回到家穿着浑身都是土的衣服往床上一倒,开始百无聊赖地滚来滚去。催他换衣服,还脸红脖子粗地较劲。
我看着真是上火。一句话直冲我的喉咙:"你要是这么不高兴,下个周末就不要去玩了!"
咦,等等:发生了什么?
有些父母期待孩子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有些父母期待孩子规矩懂礼、行为得体……这都是"那些"父母才会有的。而像我这样"一直走在无条件养育学习之路上"的父母,对孩子可没有"那些"期待!只要你"高兴,就好。"
你看,为了他能过个"高兴"的周末,我对人家妈妈感谢的话说了一堆,还送了礼物。又答应人家小朋友的要求:下周来我家玩。向被打扰的爷爷奶奶表达歉意,请求他们给予配合支持……付出了这么多精力,欠了这么多人情……结果你还不!高!兴!我太失望了!你不要去玩了。
只有你高兴了,我的付出才有回报;我的宽容和允许才有价值;我的爱,才不会白费。原来,"高兴"本身就是一个期待,一个条件。
"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
著名咨询师李雪在著作《当我遇见一个人》中的这句话,读得人心头一凛——
当我爱孩子的时候,我在爱谁?
我一样会无意识地把孩子当道具:虽不是光宗耀祖、人前显贵的道具,却是反射着我圣母之光的,证明我"的确是在无条件地爱着你"的道具。
然而,孩子不是我的美颜相机。他高兴的时候会全然开心,失落的时候也会无所隐藏。他无时无刻不是安住于他的本真里,活着他自己。
如果孩子不具备"美颜功能",我还能继续这样爱他吗?
我能像"看见"他疯玩时候的兴奋和满足那样,"看见"他此时必须回家的不舍和失落吗?
我能像接受他开心地在户外蹦蹦跳跳那样,接受他低落地在床上打蔫吗?
如果不,这样的妈要比我努力不去成为的那个更恐怖。
人家孩子起码明确知道妈妈的要求:
学习好,懂礼貌,讲卫生……都有明确的规范摆出来,虽不情不愿,但能做到。
而我的孩子呢?被要求的是:高兴。
不高兴的时候,还得假装高兴,为了让妈妈满意。
连心情都不能坦诚,连难过都不行,这还是人的日子吗?简直扭曲!
看见,是真正的爱。
只差一点点,我的孩子就收到了假的爱。
好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