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良心文学》简书精品苑竹桃苑
读书笔记(十二)——《山茶文具店》

读书笔记(十二)——《山茶文具店》

作者: Nini123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6:28 被阅读0次

       


            “我翻开月历,用粉红色的荧光笔在小暑和立秋的日子做了记号。在小暑前的是梅雨季问候,小暑和立秋之间才是盛夏问候,一旦过了立秋,就变成残暑问候了。我很久没有接到这么大宗的代笔工作了。”

         

            昨天在微信读书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山茶文具店》。如果作者署名东野圭吾的话,我会欣欣然把书加入书架的,可惜不是哦!但是冲着三个人分别阅读30分钟可以领取7天,就点开来进去了。没想到内容还是挺吸引人的!

            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是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的第12代继承人,没错,就是叫做山茶文具店。他们承接代写书信贺卡请柬等等业务,用心书写,真诚为客户服务,颇受当地人的欢迎。

            雨宫家是源自江户时代、有悠久历史的代笔人。这个职业在古代被世人称为“右笔”,专门为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代笔。

            只不过现在的代笔人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替客户在红包袋上署名,写雕刻在纪念碑上的文章,写有新生儿与父母名字的命名纸,公司的招牌、经营理念和落款之类的文字,都成为主要的业务内容。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对那些代笔人而言,靓字——写一手好字当然成为首要条件。由此可见,练好字是多么重要啊,对普通人来说,最起码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技。且不说有专家曾断言,一手好字在高考中能提升答卷颜值,甚至总分增加30分都不无可能。俗话说“字如其人”,冲着这一点都应该把字练好。

            记得刚开始带英语课的时候,有一个叫谭维兵的男孩,写得一手清秀的好字,酷似他的模样。他的作业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连一个墨点都不曾见过。

            那时候他是我的课代表,每天按时收发作业本,根本不需要我费神。那两年我的孩子尚小,妈妈身体不好,心脏病发病频繁,我家领导又离得远帮不上忙,多亏大姑和大舅妈她们有空就去给我搭手。偶尔她们实在脱不开身,我就把妈妈托付给隔壁医院的护士,安顿好妈妈再急急忙忙地带着闺女去上课。所以,当时有一个得力的课代表是很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后来,谭维兵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听说最后考进了清华大学。

            几乎每一届特别是高三学生,我都会给他们强调handwriting的重要性。可现在的孩子们,有几个会去考虑那么长远,又有多少能坚持练字呢?他们可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未来会怎样,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想起来学生时代的我们,虽然我们经常要为是否豁出去吃一根两毛钱的香辣麻花做好半天的思想斗争,但是有梦想有追求的日子再怎么苦,回头来看都是一种幸福。

            在为理想而奋斗的日子里,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于练字,而且还是那种死磕到底的架势。主要是身边的几个好朋友字都写得飘逸,我暗下决心要赶上他们。妮的字洋洋洒洒,像她的人一样精明干练。群的字,清秀俊逸,颇有一些男生的气魄。她在上大学期间给我写的信,信封上的字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既视感,那个信封我没舍得扔。对此老公一直“耿耿于怀”,他以为那是个男同学写的。

            那时候比较流行摘抄,我就用一个华县的同学临别赠送的软皮本来抄写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其中好像有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当时自己还做了多种尝试 ,用不同的笔不同的字体抄不同的文章。对鲁迅的作品,“真的勇士”那一段,我用水笔(后来的钢笔) 或者圆珠笔,说起来我都佩服自己,竟然能用圆珠笔写出了硬笔的铿锵有力。《故都的秋》用软绵绵的笔体,笔画故意弯弯绕绕,好像自己行走在故都秋天的街头。

           

            虽说直到最后也没有练出多高的水平,但好歹是敢于在毕业同学录上留下自己的“手墨”了!可以说当时的苦练为后来的基本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师范期间,大语王老师是个很喜欢较真的老先生,他最在乎的是我们的字写得是否规范而并非我们当时所崇尚的潇洒。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字又变得横平竖直中规中矩了。

          大家可能会奇怪,我怎么还藏着这些称得上历史悠久的古董。其实,这都是细心的妈妈把我们姐妹俩的旧物件儿保存下来了。前年因为老家的房子要出租,我们国庆节假期回去收拾屋子的时候翻出来的。不光有笔记本,还有以前的书信,竟然还有一本手写的诗集。

            这是那天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的,藏在床头柜的抽屉里。看着这字体第一反应觉得很熟悉,但确实没有印象自己写过这些。妈妈说那是我同学送到家里去的,她压根儿就没告诉我。那到底是谁写的呢?突然有一天我醒悟了,应该是某个老友的笔迹。

            想想青春年少的我们,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曾经热烈到远隔千山万水也每周一封信的两个人,是自己迫于现实的无奈当了逃兵。记得当初在告别之后,于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在那个乡村小学的操场上,我含泪焚烧了我们所有的信件,默默祝福远方的朋友能够一切安好。虽然直到现在似乎彼此还是不能坦诚相对,好在朋友们的小日子过得都不错,我的心里也还能安然一些。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相聚时再谈起那纯真年代,大概只有或浓或淡的甜蜜和丝丝缕缕的温馨在心间吧……

            那个时候,书信似乎是朋友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后来有了单位的固定电话,再后来又有了BP机和直板手机,可随着朋友们的渐行渐远,能始终保持联系的只有那么几个了。所幸的是,互联网的推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我们重新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面,有的人妙语连珠活跃异常,有的人偶尔出来冒个泡。逢年过节的热闹肯定是有的,但终归还是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这是今天读到的章节看到的书友们的评论,可见在这个问题上是英雄所见略同了。有感于邻邦对手写和书信这些优秀文化的传承,特写此文录记过往。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十二)——《山茶文具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ck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