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论 | 不怪年轻人看不懂中国画

艺论 | 不怪年轻人看不懂中国画

作者: 胡柳烟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16:29 被阅读0次

    心情好的时候,雨就笑了。

    旧城新雨湿漉漉的瓦房,水珠子脆声声地瓦上弹,水流子娇滴滴地往下淌。青灰瓦粉白墙,燕子斜飞,青苔像玉,墙头草低头向暗璧。画面柔软有生气,分明就是水墨画的样子。

    我的心瞬间被抽打了一下,风物的存在感很强,风物和人一样也具有存在感。

    原来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情趣和自然情味,联想到画中就近距离的显露出来了。那经在宣纸上着墨的挥洒经营,勾勒出来的景致,那种色调和淡淡的若有若无的云烟,其实就是中国画中的高度写实,体现在现实中的感觉也就是那个样子啊,很多的人用西方画的审美观念来认识中国画、来改造中国画,难怪觉得别扭不和谐。它们是两种世界里的东西,不能强迫交合在一起!

    我们的山河,我们的园林,我们的建筑等等,真实的与人群生活在一起,彼此间影响、感染、圈制着,它们的样子也就是人心里的样子,它们的举动也就人的举动。那么,当画师在表现的时候,它们是人的样子,不仅是物的样子。因此,中国画的情趣是人自己要有心情走进去,那感觉是熟悉的、是对生活状态的写实、是个人与天地的空间感与存在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邈,不是近山水远人情,而恰恰是近人情的。

    可是,很明显的,近代以来,我们学习西方,模仿西方来改造自己的东西,破坏了中国画艺术上的连续、连贯性,所有的教育施加在人身上的文化认同变得单薄和脆弱,我们年轻人缺少底蕴,但这不是我们的错。

    当我们居住的环境是钢筋水泥制造的高楼大厦,当我们工作的环境是工厂车间或写字楼,当我们生活关注的对象是工业与商业;我们没有基础去关怀、去理解中国画,因为所处之地没有感受中国画里所呈现的生活气息上的现实内容的环境,所以当然看不懂。

    它已经是老古董的东西了,跟年轻人的关联仅仅只是概念上的、书本上的,甚至是商业上的。从前人身处其中的直接体会,从前人在生活中与它们朝夕相处产生的感情与默契,从前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我们年轻人又穿越不回去,所以失去了那些具体的纽带之后,失去了那些孕育的土壤之后,我们怎么可能懂中国画呢?整个大环境在改变,新生代是被动的,你不能要求年轻人去刻意接受已不是他们生活里的东西,这是基本事实。

    早先时候以为对艺术的专业欣赏一定是要经过专门努力训练的,后来发现对所处文化的认同感和一出生即开始接受熏陶的一切思维习惯才是真的对艺术欣赏起决定性作用的灯油。我把它们比喻成灯油,是因为它们既是提供照明的燃料,又可以通过不断的添续而能使光不灭。

    可是,我们用了其它的照明方式,就会渐渐淘汰“灯油”这一种,这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常规律性变化,就像我们不会再骑马出行、用桶挑水一样。正如,转基因食物与天然食物,大棚蔬菜与按时令季节生长出来的蔬菜,新生的东西可以快速的淘汰旧的东西,哪怕它并不是真的那么落伍。

    文化在这样的速度与变化中不能够保持之前社会型所具有的稳定性,从而使我们不可能如前人一样的看待山水、生活、周遭的一切,也因此不会有他们那时候的心境与文化涵养,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懂中国画很正常。而这种正常去如何评定对错呢?

    假如一个爱艺术的年轻人,他想要去欣赏体味中国的传统绘画,该怎么去做?你可能会给点建议,比如去看某某某的书,去听谁谁谁的讲座,去观摩哪几大家的代表作等等;好像经过这么一轮梳理和强化训练之后,他就可以跨进门去探究堂奥了。

    但是,我现在觉得这样做不行,这是没有办法被逼出来的办法,是死马当活马医,因为他实在是缺乏那些真实可感、可触的气氛上的营养和生动的经历,他的世界里就没有那些东西。强硬的教科书式的灌输,仅仅使他得到的是只能称之为记录的知识,而不是真的带有感情的体会!这样的教育只会产生为添加术语或理论而滔滔不绝的厉害学者,却不能培养出大量平常的又具备欣赏能力的艺术爱好者。这种阻隔就是生活环境造成的,但生活环境四个字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我目前无力细解。

    现在,就算我们想找回丢失的东西,即使愿望强烈,也近无能为力。我们脱离了原来的土壤,在新生的环境下生活;我们逐渐断绝了与之相关的联系,我们的身心已不能匹配传统中国绘画里审美的内容,怎么办呢?

    历史的帐要后人算,包袱要后人背,老大难的问题,总是先要有个鲜明的态度!现在不管是谈创新还是谈回归传统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但若能沉住气理出一条线来,也许就自然过渡成功了吧?!

    民谣与诗/胡柳烟

    民谣与诗/胡柳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论 | 不怪年轻人看不懂中国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cu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