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砚磨邨夫 六十八 我为肇庆日报写专栏) (一)蓝格子土布和老端砚
三十多年来,我收藏的砚台、字画多是以精品为收藏,唯有这块不起眼的蓝格子土布和这方家传的梅花坑老端砚让我最为珍视!最难忘怀!
记得,入伍前的晚上,在家打点行囊。想起得把我喜爱的“宝贝”笔、墨、纸、都带上,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包,见母亲从柜子里拿出这块蓝格子土布和这方老端砚,母亲讲:“这块蓝格子土布是我在家做姑娘时织的,包你那些宝贝,正合适!这布很结实,不会漏出你的那些宝贝的,这老端砚是我当年在家上学时用的,是你姥爷留给我的宝贝呀”
三十年多年过去了,蓝格子土布和家传的老端砚,还有当年的笔和墨,仍然被我珍藏在家中的柜子里。
现在军营有一首歌叫,《想家的时候》可三十年前的军营生活远不及今天浪漫,多姿多彩,想家的时候,我总是打开蓝格子土布,取出我的“宝贝”画一些家乡的景物,填补一下想家的愁怅------
那蓝格子土布和老端砚! 分明就是母亲的影子-------
儿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春节,母亲来我家过年,我打开衣柜找衣服时,母亲看到了那块蓝格子土布和老端砚,惊喜的说了句:“傻小子这布和砚还在呀”!
一方砚台,盛着的岂止是墨,对于喜欢画画的人来说,更是一份初心。
困顿在时间中久了,便时常忘记了一些人和事。眼前的车马喧嚣依旧在,只是当时今日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喧嚣,终归是无法遮挡那份与生俱来的初心。怀揣一颗初心,从故乡出发,从母亲的怀抱中出发,有时候,走着走着,当我们以为是在寻找那份初心的时候,却发现与之渐行渐远。时间可以侵蚀掉关于我们的一切,却唯独无法侵蚀掉我们内心中的初心。初心不改,不若,初心不忘。
那年从二太姥爷家拿的是一方紫色的端石砚台,二十多年来依旧保存在盒子里,不舍得拿出来用。这方古朴的砚台,自从入家,就再也难以舍弃。这砚台的表面并不精细,颜色也不惊艳,吾师邱明达老先生看到后,说它是丑砚,丑的有禅意!但是,我总感觉这砚台是那样不卑不亢、以素颜的面目示人,只为能遇到真正懂得的知音。
我曾用他滴上水,磨上墨,添饱笔,即兴抹了几个字,便觉天地与我同化,这朴拙的老砚有着千古不化的灵性,解我愁思,喜我开心。
现在,砚台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而陈列案头,或者古物架上,动辄几千几万元上千万,那已经和审美相去甚远了,只能谈为赢利。这可算做砚台的一大劫。
砚台逐渐压缩为一小撮“食古不化之人”濡墨掭毫之用,或成为一种让人消遣或愉情的收藏品。
一花一菩提,一砚一世界。
一切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在梦里穿越,一别,那旧时的故事,成了怀旧的一场幽梦与变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