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原创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

【原创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

作者: 教科院双语理龙正清 | 来源:发表于2021-03-31 21:22 被阅读0次

教育科学学院20双语理吴喜芹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此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该书创作前后历经九个多月,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初读《朝花夕拾》,是在中学时期语文课本中。青春懵懂的年纪,对于这些隐晦难懂的文章是避之不及的,所以对于文章里所蕴含的情感、思想都是一知半解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如今再静下心来细细回顾,真不由得赞叹鲁迅先生的语言之犀利,观察之细微。

  文集以记事为主,多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笔触中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既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在文章表达、描写方面,犀利、一针见血是其最为突出的一点。《范爱农》中,鲁迅与范爱农在绍兴光复后一同在街上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却“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军政府里都是由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所以骨子里仍是旧的一套,这就从侧面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二十四孝图》中,当道学先生对原“老莱娱亲”故事进行夸张的编纂时,他说“正如将‘肉麻当做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旧思想、旧道德的虚伪和残酷。另外,在各篇文章中,也不乏语言幽默、生动的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二十四孝图》中面对“郭巨埋儿”的典故,鲁迅“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因为当时周家光景逐渐坏下去,父母常愁柴米,而祖母又老了,那么“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幽默的笔触中又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然而除了对现实冷静、犀利的剖析,他的笔触下也不乏温暖的一面。鲁迅先生就在《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写出了自己记忆深处最温暖的经历,字里行间无不蕴藏着说不清的爱意与感激。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立人”的思想主张使鲁迅一生在思考人和人的价值的问题,因此他以笔为武器,对国民劣根性进行剖析、批判,将国民唤醒。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也愿意追着他的思想的脚步继续追下去。

相关文章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文集。集中的文章写于1962年,这时的作者已经45岁,而文...

  • 流年中的斑驳记忆

    一-《朝花夕拾》读后感 林玲 最近,看了鲁迅先生所著的一本散文集...

  • 【原创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

    教育科学学院20双语理吴喜芹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

  • 赏读《阿长与〈山海经〉》,品味童年鲁迅的丰富情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收录...

  • 名著阅读之深思

    追忆似水年华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曾经的名字是“旧事重提”,...

  • 中考语文《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

    中考语文《朝花夕拾》内容简介及习题 《朝花夕拾》 【小说的时代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 《朝花夕拾》1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一共有十篇文章...

  • 朝花夕拾:两起识别假法条的案件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让我们那一代文化贫弱的人,记住了朝花夕拾这个文艺词。如今,小编已步入朝花夕拾的年龄。...

  • 亲子共读同成长2019-3-9

    和孩子共读书,共成长 ---------《朝花夕拾》读后感 很有幸,这个假期和儿子一起读《朝花夕拾》这本书,重温鲁...

  • 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句子精选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唯一自传性文集。读完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获益匪浅,看完书已经有好几日,今天记录把自己阅读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ga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