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上,孩子是父母的最好礼物,而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内心的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周国平在他的“父母怎样对孩子负责”这篇文章说过:“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灵魂,亦即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失去了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尊重”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近些年来,不少的父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看中的是让孩子进一个名牌大学,出来谋一个赚钱的职业等,但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目标呢?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
作为孩子,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父母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些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或是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给予太多的希望和关注,这势必让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所以,青少年中,心理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
昨天,我去小区附近理发店染发,听到理发师说,他儿子的学校里又出现一例得“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也替家长感到痛心。这个学校是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估计学业压力比较大。
我想,如果这个失常孩子的父母早知道这个结果,他们还会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来吗?
最近,我在某平台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孩子,在拿到录取通知单的那天,从高楼一跃而下。他的母亲还在给其亲戚们炫耀她教育成功的时候,她的儿子已经生无可恋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说,他母亲在家中是个非常强势的人,从小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学习,经常责备、打骂他。 他母亲的愿望就是他能考上清华大学,但是,这是否是孩子的心愿呢?孩子在枯燥的、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有成就感?是否愉悦?是否痛苦?是否压抑?这些做父母的了解过没有?与孩子沟通过没有?如果他母亲是一位愿意与他沟通,愿意去倾听孩子内心需要,能理解孩子长期压抑感受的人,那么,这个家庭悲剧也许就能避免了。
几年前,我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个家境非常好的姑娘,有一天突然从工作的大楼顶层跳了下去。父母悲痛欲绝,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在家中发现了一封女儿写给父母的信,才恍然明白。
这位温柔又漂亮的姑娘,从小的愿望是做“白衣天使”,当一名护士,但是,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对她的这个理想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护士工作又脏又累,地位低,拿钱少。
女儿上了普通大学,他们对此十分不满。毕业后,通过关系,父母把她弄到了一个有名的大公司里上班,这里人才济济,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更让女孩子感到自卑的是,周围年轻同事几乎都是名校毕业,硕士、博士都常见,能力也非常强。她工作了一两年,心里压力大,工作成绩一般,也始终融入不了这个圈子,她提出换一个工作,父母不同意,说这个好工作别人求之不得,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始终掌控在父母的手里,她活的太累了,她的理想也实现不了,她于是决定离开这个世界。
她母亲读到这封女儿写的绝笔信的时候,心中的悔恨可想而知了。她一遍又一遍地说:“”当护士挺好的,我为什么不同意呢?”可惜她的女儿已经听不到了。我希望这样的家庭悲剧再也不要发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更多的应该是陪伴,是劝慰、是关心,是理解、是尊重。
尊重孩子也是作为家长最基本的一种素养。
2023-1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