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宏伟老师,我很早就知道了,我在2016年就买了一本《星教师》,在那本书里就有张宏伟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不一样的测算—课堂实录》在那篇文章里我就感受到数学课堂思维的广阔性和流动性。虽是一篇文章已足够史我兴趣盎然对于数学课的再次思考。
张宏伟老师,是全景式数学课堂的发起人。在这样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下,课堂基因正在悄然重塑。
有幸再次听到第八届创新年会中张宏伟老师的一节课,虽然是线上学习课,已然使我内心雀跃,激动不已了。在张老师这节课中,我看到了一位老教师的激情四射,这种激情澎湃这是由于对课堂和孩子的热爱啊。张老师此刻就像是一位内心欢快的播种人,他热爱的土地上挥洒热情和汗水,却乐此不疲的倾注一切。难能可贵的是,在张老师说他对于这节课构思的时候,他的这节课已经在全国各地几乎上了一遍,那么多遍下来,自己竟然仍然热情饱满,倾注身心的去上每一节课,在我看来,这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课堂。他的激情赋予了这节课的灵魂。
而且思维的灵动性也彰显张老师特有风范。对于一道题,对一些老师也是直击心灵一击。
这道数学题是这样的:请在一块长20分米,宽15分米的铁皮上剪出一个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请问剪过之后图形周长是多长?
当时我的第一感知:画图。因为这是一到有关图形的解决问题,想要解决几何图形就需要首先画图保证对于题意的再次理解和分析。画出图以后直接写出思考的过程就可以了。但是当我继续听的过程中,张老师犹如一个带有一双雷公神铁一般,猛然一敲,当头喝棒!令我心情顿时跌入谷底,我在想,当老师那么多年,真的会让我们有一种思维的固化吗?如果有这种思维固化,那又是什么导致的?有的孩子提出问题之后老师真的可以给出全面又系统的解疑答惑的思路吗?
带着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不仅反思:不是教学时间的长短限制了我,可能是我自以为是的经验限制了我不断学习的方向。方向一旦有偏差,那时间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反助攻的钝器。我当时就想到了“空杯心态”这心态太适合自己当时的处境了。当我觉着自己还行的时候,我需要放眼看看国内各个地方有没有飞过,甚至看看国际的山林河川是不是和我认知的一样呢?
这样看来,平时我们教育孩子的话也应该放在我们身上: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不断观察生活中不断学习。例如:为什么生活中的停车位是平行四边形的?为什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图形,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表面却只有两三种图形的影子呢?这些也是老师需要思考,随着科技技术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师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也有很多。所以,为什么教师这个职业特点有一个很特别:终身学习。
想到这里我在想,学习对教师来说,人间烟火,山林河川,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