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小区里玩儿的时候,Jimmy与另外的小朋友A 和B发生冲突,A与B把Jimmy特意带来给他们玩儿的玩具破坏并藏了起来!Jimmy当时特别特别生气,举着枪、超级发怒的追着两个孩子跑!看他那个样子,我也有些担心和着急!走过去想抱抱他,结果根本拉不住!他依然处在那种盛怒的状态下!
儿子,妈妈帮你找找吧!
他们太烦人了,气死我了!
嗯,确实很生气!
有位家长帮忙把东西组装好,但我看到Jimmy还是感到很气愤的样子!加上A、B两个孩子依然摇着头,嘻嘻对他笑的样子,Jimmy又开始满场追着他们跑!儿子愤怒的样子我是比较担心的,尤其是当他举起手,仿佛要打人时,我一瞬间觉察到自己的内心,首先是对儿子的信任,他不会那样做!然后是对结果保持开放,他即使打了,就再做打人的处理!但我见到的却是他高高抬起又轻轻放下的手臂!
那一刻的我,感受到的是小傲娇和安心!当听到他说要与他们两个谈谈的时候,对儿子的欣赏一下子就再次升级了!
毫不犹豫的走过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对他表达了我的欣赏!大人在这样愤怒的情况下,都未必能做出他的反应,不但没有放下本来要打人解恨的手,反而想到的是要与他们聊一聊!我想,这个办法是绝好的,既不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又不会破坏小朋友们之间的关系!
周围的家长们,在原本看到这个浑身有劲儿的小伙子,哼哼的、愤怒的、带着有些狰狞的面孔满场跑、甚至有些害怕的眼神中,一下子觉得这个孩子真好,有位大姐跟我说,你儿子真“仁义” ,那么生气,脸都气白了,都没下手!
过了一会儿,不知道他是怎么沟通的,几个小伙伴们又玩到了一起!然后,上演了A把B弄哭!原因竟然是B不愿陪A去玩儿,结果A就拽了B的头发!我听到A的姥姥说,“你看,你要是早陪我家A去玩儿,她不就不拽你头发了吗”!
显然: 家长的想法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体会』在整个过程中,我想我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因为看到儿子愤怒的样子而去考虑周围家长的看法!没有因为儿子的行为而觉得会没面子!我决定陪着他,而不是批评或指责他行为的对错!事后也跟他核实了这部分,他很愿意我以这样的方式陪着他就好!
上周萨提亚课上时,魏老师恰好提到:
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不被『大家』所接纳时,我们家长的心中便翻腾起各种浪花!
试想,如果当时我用社会规范去指责他,批评他,吼他不该这样大喊大叫!那么,也许会立即制止他的行为,但他自己价值这部分又怎么体现呢? 我更没有机会对他表达处理事情的方式的欣赏!
试问,是不是孩子做出的这种行为,让我们觉得没有礼貌,没有面子!是不是我们想用孩子的行为来填自己内心的洞️!如果我们要用孩子的行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孩子就会离自己的价值越来越远!
我们可不可以只让孩子做自己,要不要接纳孩子只做自己!我们自己的自尊越高,孩子的价值也就越高!
当下,陪着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