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狮子读书会读书
精读《众声喧哗》导论后引发的三大思考

精读《众声喧哗》导论后引发的三大思考

作者: 口呆熊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17:43 被阅读81次

前不久,朋友圈刷屏了“恋爱与制作”游戏,朋友圈各种晒出李泽言的甜言蜜语;而如今相隔不到两三月,朋友圈又是各种养“哇”达人,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最近关于“青蛙旅行”游戏解读,也可是自媒体圈中一大“亮点”。

但是,我今天并非想讨论这些“游戏”;只因近段时间参加读书会,所读书目是胡泳老师所著作的《众声喧哗》,此本书是2008年出版,作者研究的背景是停留在2006~2007年这段时间。

近期,朋友圈游戏刷屏事件,让我重新细细品读了《众声喧哗》导论部分,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01

相比十年之前的《众声喧哗》时代,今天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怎样巨变?

媒介环境变化在于技术的突变,环境变得复杂多变,媒介公信力逐步下降;信息网络环境像空气一样,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思想传播速度极具加快,成本一直都在降低。信息爆炸,信息真与假之间鱼目混珠,网络信息内容碎片化,来源多样化,信息互动即使快速,信息媒体平台较弱审核,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所以目前主要有两个,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网民量的极具增加,媒介素养是今天至关重要的话题。

在十年之前,书中就已提到的“全新数字化生存空间”,而在今天看来,微博、朋友圈、微信、游戏环境早已是我们的“数字化生存空间”。

02

在这里我们可以抛出一个观点并试着论证一下观点,如我们为什么需要个性化推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技术?公众情绪、群体极化会在什么情况、情境下出现?这个做法对还是不对?

个性化推荐在今天来讲更加满足个性化需求,更加人性化,媒体激烈竞争需要吸引受众,个性化推荐会产生受众思想局限,进而导致信息茧房和部分的群体极化;反而在多元化社会,群众更容易受到相应意见领袖的干扰,意见领袖打着群众的感情牌,意见领袖和受众的关系,彼此互动性更强,所以联系也更为密切,因此群体易受到情绪煽动。在如今这个时代,虽然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先入为主,对于弱者有强烈的同情心,使受众想通过与相互不认识的人一起对社会价值失范事件的批判从而彰显这个社会似乎失去的团结和温暖,以对抗现代性危机下个人苦闷和孤独的心理。所以公众情绪和群体极化其实与受众个人也有很大的关系,他们都迫切需要一个发泄自己压力的出口,从而加入肆无忌惮的网络暴力队伍之中。但是这里要强调下,信息茧房和群体极化他的这个试用场景是有局限性的。比如说现在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一定会出现信息茧房现象吗?答案并不一定。个性推荐机制,实际上是按照个人兴趣来的,而我们所说的群体极化出现,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传递,而个性推荐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具备这种传递情感的能力。群体极化是一个群体传播的概念,而信息茧房相对应的反应机制回音壁效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对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声音就是事实的全部,这种群体对自己的这个群体传播的具有一定的场景。而个性化推荐机制里面是否存在这种群体传播的场景,值得我们深思。

03

技术与社会关系

信息社会理论和新媒体理论都关注到媒体技术与社会关系这个两个层面,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社会理论只是强调技术对媒介引起变化,以及对社会各个方面有明显作用,然而并没有重视各个领域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新媒体理论更关注的是媒介本身的功能演化,新媒体理论强调的是未来人人都是记者,从以往自上而下的“广播式”过程转化到自下而上的“网播式”过程。新媒体理论看似是新鲜的东西,但其实不然,新媒体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个性需求、渠道失灵等多种条件下出现的,而研究新媒体是互联网、商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究其本质还是建立在信息社会之中。在信息社会研究媒体技术与社会关系,可以从社会现象和文化情况出发的,以社会学视角思考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理论是以媒介技术逻辑出发,以媒介技术本身作为思考方向。

04

最后陈述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思考,其实粗略翻看一本理论著作,丝毫没有任何价值,还不如多看两本小说更能给自己带来价值。但是只要细细品味,可以将每一章节放在今天的时代能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否已被解决,重新思考又会得到新的答案。

相关文章

  • 精读《众声喧哗》导论后引发的三大思考

    前不久,朋友圈刷屏了“恋爱与制作”游戏,朋友圈各种晒出李泽言的甜言蜜语;而如今相隔不到两三月,朋友圈又是各种养“哇...

  • 众声喧哗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平行的。正是这些平行的世界,构成了周遭的一切,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梦想,众声喧...

  • 读,众声喧哗

    读,王安忆,《众声喧哗》……众声喧哗,仅仅停留在众声喧哗,当然,有寓意也有价值,虽然对于某些深思是懵懂或一知半解…...

  • 简洁思考,提升自我思维

    如何思考,如何修炼自我的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1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众声喧哗,我们每天面对大量的信息冲刷...

  • 围观改变中国?——《众声喧哗》

    媒体民意与公共决策,始终是权利与权力的对话,那么是否真正能实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是需要讨论的话题,我曾...

  • 众声喧哗时代的冷静表达

    当芸芸众生仍然只在关心自己周围的事物并为此争论不休时,他却站在理论的高度,俯瞰一切,冷眼观世界。 当人们整天地抱怨...

  • 一些说的让人深省的话

    众声喧哗的浮躁时代,请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续流,亦不热衷表面的繁华,而是透过事件的思考我从别人这件事中,...

  • 公众号「相听不厌」征稿启事

    在众声喧哗之中保持清醒的思考。 相听不厌 全网同名 本号文章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 欢迎大家关注! 01投稿类型 1....

  • 漫步人生 路几何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洛夫(台湾) 众声喧哗,歌声永存,一曲漫步人生路纪念这位华语乐...

  • 你看,你听

    你看富贵风流后的张皇 你看繁华热闹后的冷寂 你看众声喧哗后的失语 你看温情脉脉后的淡漠 你看辉煌功名后的枯骨 一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众声喧哗》导论后引发的三大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oe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