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今天在整理以往的文章,看到一篇以前写的电影观后感。
因为当时看完《楚门的世界》,内心很震撼,便写下观后感。在看第一句时,我已想不起剧情,但看完第三句,我立刻回想起当初的电影情节。
如今,我还是会思考,如果我是楚门,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被监视和欺骗的世界里,会变成怎样?
故事的高潮是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
楚门回忆和心爱的女人施维亚在海边约会时,她告诉楚门:“人人都清楚你的一切,他们都在假装,明白吗?”随后施维亚就被陌生男人开车带走。
这是楚门第一次遇见自己心爱的女生,为了爱情他勇敢的去表达自己对女主的爱慕,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活的很真实鲜活。
他的勇敢和热情,也换来了心爱女生的回应。在爱情的力量下,女主首次给予楚门警示,告诉他活在一个被人人看清和假装的世界里。
女主的警示,让楚门意识到不对劲,强烈的自我意识引领他去探索自己所生活世界的真相。
在故事的前段,他向好友表达自己厌恶了现在的生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人都有更高的追求,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人们都希望有更多的精神追求。
在电影里,也存在一些偶然。
楚门心爱女生的出现,对他所做的提示就是一种偶然。
即使他不碰到施维亚,他也许还会碰到其他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中,情感是自然发生的,他会有希望通过和他人链接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楚门爸爸的出现,引发了他探索真相的欲望。
在早晨开车去上班的路上,因收音机故障他调错频道,听到广播里播放的是他开车行径的路线,引发强烈的怀疑,再到故意跑去酒店发现电梯里坐着像拍摄的工作人员在休息,一系列的印证加速了他寻找真相的步伐。
我最欣赏主角在发现疑虑时,不断像身边的妻子、好友、母亲提问求解,又通过跟踪妻子、开车出逃、用道具掩饰成功脱离监视、开船出海等一系列方式来印证自己的疑惑,寻找真相。
这些都反映了男主勤于思考、观察、勇敢、执着、坚持、乐观、不怕困难、敢于向权威者发出挑战的品质。
如果我是主角,当我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被监视的世界中,我会极度愤怒,质问周围的人:我的母亲,妻子,好友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我,我也会选择想逃离这个世界,但我不确定自己能有办法逃离出去。
如果我是主角,出现危机时,我可能会首先去追问身边的人,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努力试图从他人身上找真相和寻求帮助,因为我感觉自己的力量还是比较微弱的,无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独立脱离危机。
我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或正在经历跟主角类似的困境?
曾经遇到过和男主类似的困境:在童年与养父母生活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寄人篱下和不得重视的痛苦无数次的想离开这个家----半夜躲在一楼想等父母睡觉后离家出走,结果被发现痛骂;
三年级,二姐在深圳认识一个香港富商,说自己没女儿,希望收养一个女儿,姐姐那时条件不好,为了让我过上更好得生活又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想把我给那个人收养,养父母听后不同意,主要原因是之后就无法再从姐姐那里取得利益,在问我意愿时,为了离开这个家,我是非常愿意的,但养母趁我不在回复二姐说我不愿意,还在家大吵大闹,二姐就此作罢回绝那位富商,而我再次失去离家的机会;
家里没有电话,亲姐每次打电话到邻居家我和养母去接听,我想告诉姐姐,妈妈对我并不像她说的那么好,想让她们回来带我离开。但妈妈每次都在旁边偷听,我无法告诉姐姐心声。在我的心思被揣摩到后,很多次妈妈不让我去接电话,告知姐姐是我不想接。我只能想尽办法和姐姐取得联系----偷拿妈妈藏起的号码,趁她不在家,跑去邻居家打电话,好多次都打不通说是空号,在快绝望之下无意间偷听到爸爸说长途电话前要加0,于是再找机会去邻居家打电话,前两次打通了但没人接,依然不放弃的等待机会,有一次终于打通二姐电话,至今记得听到二姐声音的那刻,我哭了,哭的很惨,告诉姐姐我想和她们在一起,希望她们回老家接我离开这个家。
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小学毕业的暑假,大姐趁养父母在浙江务工的时候把我带离了那个让我恐惧厌恶的地方。
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人的一生,随着意识的提升,终会通过不断的生命体验,去探索世界的真相。
导演希望通过电影体现的价值观是什么?
当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虚假充满谎言的世界时,依然充满热情,有勇气去打破既定的现实,让生命变得丰盛。
导演为什么赋予主角这样的性格?
给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一种鼓舞。
这部电影主角的“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分别是什么?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的关系是什么?主角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外部问题”:从小到大这么漫长的时间里,生活在虚构的世界中,周围的一切都按剧本在重复上演,到30岁才因他人的提醒发现问题,说明主角日常的观察力和对人事物的敏锐感不够;
“内部问题”:过于依赖,信任周围的人事物,甘于在导演设定好的安全舒适圈中生活。
内部问题衍生了外部问题,两者息息相关:主角在得到警示后,开始观察,探索,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打破导演设定的舒适生活圈,获得心灵的重生。归根结底,还是行动力才能帮助我们走出舒适圈,打破既定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