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石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有意无意地与石头打交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可以说石头已成为人类产生、发展、进步的伴侣。石头有它的自然属性,也有它的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是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由矿物元素集合而成,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大自然产生的石头紧密和人类社会相联系,变成各种石材、石料、石源、石器供人类社会去享用,那就有了社会属性。甚至用旧、新石器来划分人类社会两个重要时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所以,我们研究石文化 不仅要研究它的自然属性,也要研究它的社会属性,不仅要研究它的自然性质也要研究它的社会性质,不仅要研究它带给社会的物质文明,也要研究它带给社会的精神文明。这就是说不仅研究它的物质成果,也要研究它的精神成果。也可以说研究石文化要跳出石头来研究石头,要跳出石头主体来研究与石头相关的客体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物质关系与社会关系。我们不能就石头研究石头,就石文化研究石文化。当今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时代,要求我们提高和扩大对石文化的认识,更加紧密地把石文化和文明、人类、社会、历史、经济、艺术等方面联系起来,把石文化和其它的诸文化要素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事物联系观和事物发展观来研究石文化,才能更好地揭示石文化的内涵和真谛。
当今时期人们常常议论事物的亮点,也就是告诫人们要把握事物的重要内容或内涵,来展示事物最发光、最亮晶晶的地方,我们管这个叫做亮点,只要把握住亮点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把握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通过此文试图对石文化的亮点加以探索,以便引起人们对石文化的更加重视,和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岩石是地球外壳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地壳基石作用和保护整个地球的作用。
关于地球的形成与年龄有各种说法,但一般公认的年龄是地壳中最古岩石年龄约为20亿年,地壳的年龄约为30~35亿年,形成地球物质的可靠年龄约为50~60亿年。有的专家推定地球的年龄至少在100亿年以前就形成了。地球有四个外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一层硬壳叫地壳,由固体岩石所组成,这种固体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自然堆集体。其中火成岩也叫岩浆岩,不成层,主要由岩浆凝结的晶体组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也叫水成岩,是成层的,在地壳最上部由雨水或漂流长期冲刷沉积而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由沉积岩或火成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如石英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等,我们常说的各种宝石大部分在其中。我们一般称岩石是指质地坚硬的说,但砂、粘土在地质学上也可算作岩石。4月29日省文物研究所李志骞博士给我看了他在4月28日于穆棱河畔捡到的铁饼式大小的一块黑曜石,大约有几斤重,据李志骞估计形成年代约一万年以上,迄今为止发现这么大的变质岩黑曜石是罕见的,同时说明穆棱河畔产黑曜石。
从上述可看出没有岩石就没有地球,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没有人类就没有我们自己,保护岩石在内的生态平衡是我们的天职。在研究石文化时要树立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保护、利用和管理相结合的观念,第一是保护,第二是利用,第三是管理,以坚决制止乱采、乱挖、乱掘等乱象。
[if !supportLists]二、[endif]人类时代划分的重要标志
人类时代大体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而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特征,时间约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特征,距今约一万年到距今2000年左右。旧、新石器时代的划分是以古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石器,物器的科学测定所决定的。比如1985至1999年,黄万波等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掘出一枚人齿化石、一段带有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十多枚人猿牙齿、一件安山岩制成的砍砸器和一个石英岩石硾、二十余件以石灰石为原料打制的大型石器、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和116种哺乳动物化石,古地磁测量人化石所在层位年代为距今204万年,电子自旋共振法推测其年代应该远远超过173万年。巫山人遗址证明,在距今200万年前人类已进入旧石器时代,这就是最初的文明。与巫山遗址相呼应的1968年~2000年对湖北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五组的龙骨洞进行的九次发掘,发现直立人化石七枚和石器、骨器、对化石进行测定,其生活年代距今约195~215万年。1998年在安徽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南坡的人字洞发现距今200~240万年的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击的石制品30多件。1961年—1962年发掘的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距今约180万年,可见人类活动已北抵黄河流域。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两颗人类的门齿化石,1976年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此后文物考察发现旧石器时代多处。
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在我国发现有6000多处。其中有代表性的的有仰韶文化、兴隆洼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等,在我省有小南山文化、新开流文化、刀背山文化、莺歌岭文化等,它们的年代都在距今3000年——9000年左右。
以上说明石器时代是以石器来划分的。说明由石头产生的石器时代的意义和其历史意义。某种意义上说,石器时代文化可以说主要是石文化,其中发现玉器最早约200万年,说明玉文化早在200万年以前就产生了。
三、人类的起源依赖于石头。
人们都知道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一基本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反过来生产关系又影响生产力。而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是人本身和生产工具及劳动对象。石头是人类最早的劳动生产工具,也就是最早、最原始、最落后的生产工具,古猿人用石头去打猎、采集维持生活,同时创造了人类自己。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石头则成为了人类起源的工具和依赖物。也可以说是没有石头也就没有人类的产生,石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石头和人类的联系、石文化和人类其它文化的联系,是人类产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强加于的“拉郎配”。
四、石头与古今中外人类衣、食、住、行及其各项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从石头脉生出来石器的名字及其和石头相联系的称呼就可见一斑。诸如石雕、石鼓文、石刻、化石、石英、石墨、石磨盘、石镜、石洞、石窟、石钟、石马、石羊、石猪、石鹿、石佛,玉石、美玉、玉帛、玉器、玉玺、玉带、玉雕、玉佩、玉环、玉璧,还有各种称呼:如玉成、玉皇、玉茭、玉麦、玉兰、玉米、玉兔、玉碎、玉音、玉宇、玉照、玉女、玉色、玉身……。从年代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看它的联系性。据《中国的起源》一书介绍,“最初的石器可能是用来割肉而食的工具,而武器是天然石块和棍棒。然后有了木制武器和石制武器。人不是唯一会制造工具的动物,黑猩猩和其它一些动物也会制造工具,但人是唯一能制造武器的动物”“没有武器人类就不会成为狩猎者”。书中还略举了一些实例。①约100万年前人们开始学会用火和熟食。②约50~25万年前,石器生产达到大规模制造水平,石器工业已成形。③约28万年前,人们开始发明灶,熟食在生活中开始超过生食。④约20~15万年前最初的语言开始从人们劳动、生活之间所产生的各种原始系统中出现。⑤约13万年,雕刻和音乐开始在中国出现,人类开始创造符号并赋予符号的意义。⑥约5万年前创造性的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发展较快的部分,开始多元化发展。⑦约4万年前欧洲绘画艺术发展到很高水平,而中国绘画约在1.5万年才出现。⑧约5~3万年前,中国人开始穿上服装,并有精美的手工艺品染色的工艺,从此家族开始出现。⑨约2万年前石磨盘、石磨棒等植物食品加工工具出现,植物食品开始成为主食之一,饮食工艺出现;从此男女开始分工。⑽约2万前陶器开始出现,约1.5万年前,炊煮器开始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⑾约1.5万年前,狼被人们驯化成狗,并开始驯养各种家畜和家禽,以补食品的不足。⑿约1.2万年前,大型动物群基本上被人类灭绝,中国人培育出人工水稻,标志人们进入文明时代,也开始逐步进入新石器时代。狩猎与采集文明时期渐渐结束,部族开始逐步形成。上述这些时间和内容的判定都是从文物包括陶器、石器、化石、玉器的科学测定得来的,或可还有不同的意见,尚须在未来的文物发现和研讨中达到较完美的统一。
五、黄帝的名字来源于石头
黄帝的“黄”字,远古文字的本意是胸前带着的那块珍贵的大玉佩的名称为“黄”和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胸前所佩带的所谓“勾云形玉佩”的首领人物相吻合。红山文化出土的玉佩为两大类,一称“黄”长方形的所谓“勾云形玉佩”为黄帝族系的首领人物佩挂;一称为“祖”即所谓的“玉猪龙”,为嫘祖(黄帝妻)族的首领人物佩挂。这样对“黄帝”这个名称的语义,可以称为“胸前佩着黄的族人的帝”。后来“黄”也称“璜”,“璜”类玉佩在中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了。除红山文化发现“璜”类玉佩外,在其它地方也有发现,但都没有超过红山文化所发现的大型“黄”。从发掘出的文物看这种带玉佩的习惯和标志延续到商、周、春秋,后来把玉佩彻底改名写成了“珩”或“衡”,春秋时期为了延续古玉器物延用“黄帝”名称,又根据“黄”字衍生出“黄色”等语义,由此编造出多种多样的故事传承至今的2000多年的历史之中。
六、玉器是文化、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玉是一种矿物,有硬玉与软玉之分,质地细有光,颜色多彩,纹饰细腻,可用来制造装饰品或做雕刻用。用玉石雕琢成的各种器物,多为各种工艺美术品。玉是石文化最美、最好的要素,玉器是石器文明的产品,是从日常实用功能向精神文化功能转变和凝聚的高端品,体现了石器文明的最高文化时期,中国大约于8500多年前就进入了这一时期,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玉文化,小南山文化遗存的玉器约有9200多年,成为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过渡的标志器物。由于玉石的高贵、玉器的精艺和多彩,古代以来逐步演变成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组织中文化、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后来国家宗庙祀器和重要文献多用玉,西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和机构国家宗庙中,庙堂的东西两侧陈列着代表国家文化和权力的玉器。玉器的这一地位在中国延续了约三千年。后来逐步被金属文明所代替。从春秋至清朝,玉除了在国君皇帝的玉玺和表示特殊国家权力符号之外,在中国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始终保持为一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从出土文物可证明从黄帝起到国君和达官贵族,都要在胸前配挂玉佩,头上都戴有玉环、玉簪,普通民众也要在头上挂上一小块玉或玉簪。现代人仍然重视玉器的制作和把玉作为装饰品,到玉石商店可购买多种型号的玉器,价格低者几十元、几百元,高者几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上千万以上。玉器已进入到人们广泛的生活中。
七、石文化是美丽中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要素
中华民族是最重视美丽的民族,56个民族各显美丽特色,中国在世界上是最重视美丽建设的国家之一,党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表示了中国爱美文化的传承与延伸,也是当代和未来中国人高端生活的追索。而石文化的美丽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可想而知,如果中国失去美石文化的传承、美石艺术的创建、美石对生活环境的装璜、美石对人们的包装,那会是个什么样子?简直不堪设想,那会甚至都不如古人。中华民族历来的玉佩、玉环、玉璧等各种玉器作美的装饰品,借以打扮自己的生活美,中国人最喜欢美玉、宝石、玛瑙的多彩,特别喜欢红色,红玉、红宝石、红玛瑙成为最美,最鲜明美的代表,它是形成中国红的重要因素。红色是中国人欣赏颜色美的代表颜色,从而形成了中国红,它不仅代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颜色而且还成为中国革命的代表颜色,形成了中国红色文化,在探索中国红的源渊时,会想到中国可能在距今4—3万年时期,中国研制成了使用赤铁矿更为复杂的文化和工艺,学会了用赤铁矿来给装饰品染色。在后来的年代里也发现了在锅炊上涂抹赤铁矿颜色和散放赤铁矿粉沫的现象。由此或可见证中国红最早来源于古代。
从美石、奇石的产地和性质上看也是多姿多彩、缤纷繁呈的。美石、奇石的形、质、色、纹、神和真、善、美代表石文化的内涵,历史有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青田石、泰山石,各地也涌现出蜡石、木化石、纹石、大漠石、玛瑙石、岫岩石、水冲石、山采石、长江石、黄河石及各类水卵石、画面石、象形石、山形石、景观石、意境石等。随着石文化的发展,爱石、藏石、玩石、展石、观石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展现石文化的美妙。鸡西被发现的穆棱河石、兴凯湖石也独显特色,它点缀着鸡西人的美好生活。
从石器的种类上可以说繁华似锦、绚丽多彩,当你参观历史博物馆、现代石展馆、玉器商贸馆时,那奇石、异器、多彩艺术使人眼花缭乱,你会直感被古今石器艺术包围,深深感到石艺术的美妙、美境、美意、美色,在打动着你的心灵而情不自禁。从石文化中石雕、石刻、石碑、石佛、石物,更可看出它们是书法、美术、艺术、历史、文化的载体,使其传承于古今以至未来。
八、打造石器产业和石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石头作为原材料本身自有价值,各种石资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装璜材料,可以打造成各种建筑物品。其中石墨有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高、导电性强,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制作高端石墨烯以及电极、钳锅、铅笔心、润滑剂、颜料、防锈材料、炼钢材料等。石墨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鸡西作为石墨之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它将成为我市主导产业。石英也叫水晶更被广泛的利用,工业上可用来制作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耐火材料,玻璃或陶瓷等,在装饰上可制作各种大小艺术品。我曾参观过唐山石芵玻璃制造厂,那高超的技术、多彩的艺术、多类的品种使人陶醉。
目前文化产业正处在大发展态势,它将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1/3以上,日本、韩国也占GDP15~20%,而我国文化产业占GDP不到10%,我们文化产业有大发展的机遇和条件,而石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力发展,我们鸡西已有了初步的基础,应当紧紧跟上,把石文化产业的创意、创业、市场和产、供、储、运、销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中层服务、基层创业结合起来,把石文化和旅游产品结合起来,调整结构,搞好服务,创建良好环境,提高质量和效益,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2016年5月6日
参考资料:
《中国的起源》(朱小丰著)
《世界通史》上卷一(赵凡主编)
《中国文化导读》(叶朗、费振刚、王有天主编)
《中国人类史纲》(柏杨著)
《中华上下五千年》(崔仲雷主编)
《半月选读》2015年专刊
/beac�x{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