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做计划的潜力,也有实施计划的能力,人与人的差距不在于是否会做计划,更多的是,优秀卓越的人,总是把计划做成,把选择做对,有着一套相似的底层逻辑方法。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做事风格,发现每一次的成就事件的发生,都是有一个PDCA的闭环,尤其是复盘的持续推动,发现这一点,我重新建构了我的计划落地模式。
建立打卡监督,建构复盘行动链
为了治愈“行动懒癌”,我链接我在PBL项目学习小组的学员继续精进小组学习模式。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们组建了每日复盘小组。小组成员每日将个人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复盘推送到群里,小组相互监督,每周日早上6:00语音联机进行每周复盘。复盘内容分为工作复盘、自我精进复盘、健康生活复盘等三大类,通过坚持了3周的小组复盘,小组成员相互监督,相互给予复盘建议,从会议中,我们找到了复盘的意义,也迭代更新了小组复盘的模式。
通过复盘,我们发现每一个事情的产生、发展和成果,都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连接。每个事物都有联动性。通过复盘,我们学习到了PDCA闭环工作思路和行动推动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每日坚持早起打卡,早起后第一时间就是完成个人每日“三件事” 打卡。围绕一天的重点核心工作,推送当日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件事,并附上小确幸的期待,在这里推荐大家参考新精英“橙子学院”的三件事打卡工具,微信端操作,好用,方便。
没有行动的计划,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完成“三件事”打卡后,我们会各自进入自我的计划行动模式。建群之初,大家都激情满满,每日的工作态度都一级棒,大家都在努力的完成当日的工作计划,感觉到每一天都是元气满满。
你不复盘,你永远都是个新手。
随着事务性工作量的增多,重点工作都是被延期或延后完成,不断重复复制昨日的未完成工作,让我们开始反思没有完成重点工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预设困难,增加了畏难情绪预判工作难度,还是目标设定过高,完成的时间节点设定与目标可行性发生冲突?这些成为了我们复盘工作的重点。在复盘中反思工作的达成效果、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否符合SMART原则,在繁忙工作达成后,是否实现了自我幸福感,如果没有,是为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复盘中不断迭代的新认知。没有复盘的行动,永远是个新手段位。这个收获很大,复盘并只是去盘点工作,更重要的是重新评估行动的有效性和能力的延伸性,这点让我们每个人都成长。
拆解任务,让复盘推进行动
如果每日计划订单太多太大,行动就会迟缓,结果就会有偏差。倘若做一件事情时候, 把事件主动拆到最最小, 让自己能轻松迈出第一步。 然后 做之前 考量三个方面 胜任,自主, 链接的能力。 借用技法,让复盘会说话,让复盘变得持续“有用”,复盘才会推动再次行动,也会让计划变宝,让我们爱上做计划的习惯,因为计划接地气,有回声。
通过建立打卡群,链接赋能,大家都在逐渐有效的围绕目标沉淀、打磨和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从复盘中我们倒逼自己再次输出,重新定义问题,再次循环更新,不断的打磨成果,形成了自我立体的认知体系,这个收获非常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