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毛派定位第一人王博:唯物vs唯心,一部人类史诗级理念之争(03)

毛派定位第一人王博:唯物vs唯心,一部人类史诗级理念之争(03)

作者: 东极定位王博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14:35 被阅读20次

孙子云,上兵伐谋。

确实,最为高明的战略,一定是理念之争,从意识形态的根部,将竞争对手斩于马下。所有有形的战争,军事战争也好,商业战争也好,都呈现出这种规律。

在商业上,伟大的企业,都是由那些敢于与众不同的、敢于想常人所不敢想的企业家所创造。正如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所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马云、史玉柱、孙正义、马斯克等等,无不如此。

那么,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理念之争是哪一战?

从我个人所知道的战争史来看,这一战就是“唯物论唯心论之争”,它至少是最为壮观之一。这是一场规模极其庞大、对人类影响极其深远的战争。

对这场理念大战,毛主席曾经做过非常精彩的、简洁的描述,其著作就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很多人都看过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往往认为这两部著作基本就等于《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其实不然,《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除了涵盖《矛盾论》、《实践论》的核心内容之外,还对唯物论唯心论之争做了精彩的描述、总结。

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最为精彩、最为值得我们现代商业人士借鉴与深思的。这部分内容,可以让我们从史诗级的理念之争中,体会到很多竞争的根本性规律与智慧,绝对是一篇值得精读百遍的著作。

下面,我将此部分内容提炼出来,分成四小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三篇:唯心论发生与发展的根源

唯心论认物质为精神的产物,颠倒着实在世界的姿态,这种哲学的发生与发展的根源何在?

1、从社会分工角度看

前面说过,最初唯心论之发生,是原始野蛮人类迷妄无知的产物。但在生产发展之后,促使唯心论形成哲学思潮之首先的条件,乃是体力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裂。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发生分工,分工再发展,分出了专门从事精神劳动的人们。但在生产力贫弱时期,两者的分裂还没有达到完全分离的程度。

到了阶级出现、私产发生,剥削成为支配阶级存在的基础之时,就起了大变化了,精神劳动成为支配阶级的特权,体力劳动成为被压迫阶级的命运。

支配阶级开始颠倒地去考察自己与被压迫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劳动者给他们以生活资料,反而是他们以生活资料给与劳动者,因此他们鄙视体力劳动,发生了唯心论的见解。

消灭体力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区别,是消灭唯心论哲学的条件之一。

2、从阶级利害角度看

使唯心论哲学能够发展的社会根源,主要的还在于,这种哲学意识它表现剥削阶级的利害。唯心论哲学在一切文化领域的优越,应该拿这个去说明。

假如没有剥削阶级的存在,唯心论就会失掉它的社会根据。唯心论哲学之最后消灭,必须在阶级消灭与共产主义社会成立之后。

3、从认识过程角度看

使唯心论能够发达、深化,并有能力同唯物论斗争,还须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找寻其本源。

人类在使用概念来思考的时候,存在着溜到唯心论去的可能性。人类在思考时不能不使用概念,这就容易使我们的认识分裂为二方面:一方面,是个别的与特殊性质的事物,一方面是一般性质的概念(例如“延安是城”这个判断)。

特殊和一般,本来是互相联系不可分裂的,分裂就脱离了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表现于一般与特殊之一致的。没有特殊,一般就不存在;没有一般,也不会有特殊。

把一般同特殊脱离开来,即把一般当作客观实体看待,把特殊只当作一般之存在的形式,这就是一切唯心论所采用的方法。

一切唯心论者都是拿意识、精神或观念来代替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的。从这里出发,唯心论者便强调人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性,他们不能指出,意识受物质限制的这种唯物论的真理,却主张只有意识是能够动的,物质不过是不动的集合体。

加上被阶级的本性所驱策,唯心论者便用一切方法把意识的能动性夸张起来,片面地发展了它,使这一方面在心智之中无限制地胀大,成为支配的东西,掩蔽着别一方面并使之服从,而把这一人工地胀大的东西确定为一般的宇宙观,以至化为物神或偶象。

经济学上的唯心论,过分夸大交换中非本质的一方面,把供求法则提高到资本主义的根本法则。许多人看到科学在社会生活上发生了能动的作用,不知道这种作用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所规定与限制,而作出科学是社会发动力的结论。

唯心论历史家把英雄看成历史的创造者,唯心论政治家把政治看成万能的东西,唯心论军事家实行拼命主义的作战,唯心论革命家主张白朗基主义,说要复兴民族惟有恢复旧道德,都是过分夸张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我们的思维不能以一次反映来当作全体看的对象,而是构成一个具有接近于现实的,一切种类的无数色调的,生动的,认识之辩证法的过程。

唯心论依据于思维的这种特性,夸大其个别方面,不能给过程以正确的反映,反把过程弄弯曲了。列宁说:“人类的认识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这一曲线之任何一段,都可以变为一段单独的完整的直线,这段直线就有引你陷入迷阵的可能。直线性和片面性是见树不见林和呆板固执性,主观主义和主观盲动性——这些就是唯心论的认识论的根源”。

哲学的唯心论是将认识的一个片段或一个方面,片面地夸张成为一种脱离物质脱离自然的神化的绝对体。唯心论就是宗教的教义,这是很对的。

4、机械唯物论的不足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机械唯物论)没有强调思维在认识上的能动性,仅给以被动作用,把它当作反映自然的镜子看。

机械唯物论对唯心论采取横暴的态度,不注意其认识论的根源,因此不能克服唯心论。

只有辩证法唯物论,才正确地指出思维的能动性,同时又指出思维受物质的限制;指出思维从社会实践中发生,同时又能动地指导实践。

只有这种辩证法的“知行合一”论,才能彻底地克服唯心论。


作者:王博,毛派定位第一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派定位第一人王博:唯物vs唯心,一部人类史诗级理念之争(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qt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