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讲中国文学时提到帮忙和帮闲。前者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家出谋划策,后者是在皇帝宵衣旰食之外,献诗作赋,“俳忧蓄之”,陪着皇帝解闷的,做专门的“笔杆子”,比如汉武帝的司马相如就是了。
大抵文人士大夫的“才”分为政才和文才。文才者,寻章摘句,高谈阔论,笔下虽赋千言,却潦倒不通事务,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已经批评过这种文才了;政才者,济世匡时,殷民阜利,虽不见有几多文艺作品流芳后世,却有煊赫功名名垂青史。作为求才若渴的统治者,能否找准帮忙和帮闲文人的位置便至关重要,倘若成功,便有明君贤相的佳话,失败,就是昏君奸臣的骂名,宋徽宗和蔡京米芾高俅等辈皆如是。
学子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货也分几等,恐怕帮忙货尊于帮闲货。诸葛亮在舌战群儒被问及治何经典时,就批评过这种寻章摘句是小人之儒。历史上几位著名帮闲文人都有郁郁不得志的心酸与苦闷。司马相如称病在家,却也暗作封禅的文章。东方朔有答客难美名自己不得其时聊以自慰,李太白虽是翰林,但因屡遭排挤,不得帮忙,借酒消愁,陶渊明虽为隐士,也是“怒目金刚”式的忿忿不平,且看他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幸运的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也正是因为这种才高志不展,成就了文苑一篇篇华彩。
要如何才能成功帮到忙呢?且看李杜的好友高适,两次出塞,半耕半读,封丘县尉,厚积薄发。而求帮忙不得的李杜又怎样?有的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有的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有的寄将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更有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托玄谈禅,不可胜数。用司马懿的话说“尔等年纪轻轻,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了”。倘若使你做皇帝,你敢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展足去靴的李白,敢用性豪业嗜酒,不作河西尉,旅食京华春的杜甫吗?纵使是标举冠群英,文彩承殊渥,却没有谦抑和冷静般谦谦君子德;纵使是高情壮思,雄笔奇才,却不愿就基层历练,练达人情,只想天降馅饼,一蹴而就?
有帮闲之志,做帮闲之才,却也可在文坛上留下一段佳话。倘若有帮忙之志,只有帮闲之才,蹉跎不得语,恐怕这便是人生最痛苦之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