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痴迷于读这本书。虽然每次读的页数很少,哪怕是个一位数。
有时会突然在脑子里迸出关于这本书的一些句子,如果张开嘴,那些汉字说不定就跑了出来。
——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根本不会做出随便殴打别人或是在课堂上制造骚乱后一走了之的事。读书,是一种心灵的锻炼。锻炼你如何活用自己的前额叶,以达到妥善控制情绪的状态。
读书,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或者是坏不到哪里去的。联想现在班上某些个别活跃分子,是不是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呢?因为教着数学,无从考证。今天下午许老师的专题讲座里讲了给学生读书,也想起了自己以前做班主任的时候,遇到一些好的文章,我总会第一时间拿去与班上的孩子分享。因为条件受限,每次我都是和孩子们分享,或者把自己的涂鸦之作念给他们听。我们必须佩服文字的力量,必须相信文字的力量,每次的文章不是读了听了了之,而是互相探讨。虽然有大多数的沉默者,但只要他们听进去了,在心里引起了共鸣,也就足够。也因此,那个时候做班主任似乎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向心力就很强,聚合力也很强。怎样以一个数学老师的角度去与学生共读,值得思考。
——老实说,比起其他职业,我认为老师的工作受到个人资质的影响算起来是比较大的。你与生俱来的能力有几分,成长之路上又受过什么样的磨练,以及你的个性等,都会显露在外。你的气魄、心灵控制的能力、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都会被人一一识破。换言之,老师这碗饭不好捧,想要掩人耳目都难。它指的不仅仅是人天生的素质,还包括经过岁月磨练所累积下来的东西。
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人的教育,做的是关于人的工作,也就说明老师这碗饭的确不好捧。还是很信服张文质先生的观点:童年生活很幸福、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健康的人最适合当老师。说童年生活幸福,至少你的心里就没有阴影,你带给学生的也会是快乐,而不是苦大仇深的面对学生;说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因为如果想通过当老师来发家致富,在中国基本不可能,除非你违背师德,但你也不敢猖狂,猖狂之后你就会下课的,尤其你是一名普通的老师的时候就更不可能;健康的人应该指心里和身体都健康,心里健康肯定是一个积极的人,不是一个消极的悲观的人。如果去做个抽样调查,估计能同时满足这三条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是经过后天的培训或者向现实妥协,才会捧这个饭碗的。如果在最初就知晓这份职业的不容易,这份职业的使命,有良知的人会选择放弃么?
——我们在上课时难免都会插穿一些题外话或与学生闲聊,这是学生很期待的时刻。他们等待老师讲题外话的心情,就如同行走在沙漠中渴望看见绿洲一样,而无法满足他们这点期待的老师,给人感觉未免有些贫乏。无论你在专业科目上有多内行,仍然免不了给人贫乏的印象。
这段话真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自己一直有这种作风,自认为是胡乱的行为,没想到找到了理论支撑。记得儿子就给我讲过他们以前的数学老师眼里就只有数学,上课全是数学,因此成了一个毫无生活情趣的人,也让他们生厌。试想,一个老师眼里只有自己所教学科,其他的一概不表达,不食人间烟火一样,是不是很可怕的一个老师。有段时间我认为和学生闲聊,会不会叫做“不务正业”,现在看来,这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师生关系好了,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顺畅。
“把上课当做一种庆典”,每天精心准备,用心设计,全心投入,学生也会像参加盛大的庆典一样充满期待和愉悦,这样的老师不是很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