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按部就班的分析,同时用作者的原本意思去理解书本。
三段结构化理解——两个什么,一个怎么办。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这个两个什么,一个怎么办”的重要性,是我在《法考,考法》P87页张启蒙和孙老师的帮助下。同时,高频率,有意识把所看的讲义,谈话的内容,套用这个结构 ,会让自己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举个例子,
1,“是什么”,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核心的某个概念,
翻开《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热天容易生脚湿气”,这篇文章里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题目“热天容易生脚湿气”,再翻开《十万个为什么》“吃生葱、生蒜好吗?”,这篇文章里核心概念是“生葱、生蒜有益/有害身体”。
2,“为什么”,是一个问题的原理部分,即“为什么”部分又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为什么这样理解,为什么那么重要等等。
翻开《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热天容易生脚湿气”,脚湿气是脚藓,是霉菌引起的皮肤病,这里的原理部分是“霉菌最佳生长繁殖条件是又热又潮湿”;再翻开《十万个为什么》“吃生葱、生蒜好吗?”,这里的原理部分是生葱、生蒜中拥有植物杀菌素,植物杀菌素具有强烈杀菌作用。
3,“怎么办”,是可执行解决办法或一个核心概念具体怎样理解。
翻开《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热天容易生脚湿气”,这里的解决“脚藓”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坚持按规定吃药,二是远离自己和他人有脚藓时的鞋子,浴巾,浴盆,鞋袜等等;再翻开《十万个为什么》“吃生葱、生蒜好吗?”,这里解决办法是吃生的,因为炒熟后,大部分植物杀菌素挥发或受热分解了。
总结,想要有结构性的阅读文章,初期练习可以先找“怎么办”,一般文章都会给予解决办法,或者告诉你某个概念具体例子,让你更好理解作者写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