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观四百论60

中观四百论60

作者: 愚9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00:01 被阅读0次

问曰:如果在最初生起时,声音无有缘取者,这又有什么过失呢?

乃至未闻声,应非是声性;

无声后成声,此定不应理。

声音乃至未被闻到之前,应该不是声音之性;而最初如果不是声,闻到后变成声,此决定不应理。

对上偈所言的“声初由何取”一句,此颂接着分析,若许声音在行至耳根前,不为耳识所取,这种观点即有损害声性的过失。所谓的声音或声,是耳识的对境,须依能闻的耳识,才可观待成立这种所闻声音的名称。比如说你的耳识闻到了某种声音,你才可以说那是某种声音,如果没有任何听闻它的能闻耳识,而其他根识也不能缘取,纵然巨若奔雷,也不可安立为声。试想于一耳聋者前,说那边有某种声音,他定然会笑你无事生非,不会承认声音的存在。若强说无有耳识缘取者,也应名为声,那么色香味触余境,也应名为声,因它们也无有任何耳识在缘,此诚有大过失。“至耳取声”之观点若成立,也应成声从无声变成了有声,这也是不应理的。因对方许一切法常住实有,耳闻声自性成立,而声从无声变成了有声,从不被听闻到被听闻,显然已不是常住不变的实有法,而是有变动有生灭的无常法。所以,若对耳识的闻声加以观察,有智者一定可以发现,这些现象只是因缘和合而现起的梦幻妄境,无有真实成立的道理。佛经中云:“譬如有木及丝弦,琴师手动三和合,能出琵琶箜篌声,彼等美音从何出?是故智者应观察,彼从何来往何去,一一方隅遍寻求,声音来去不可得。”当修行者相续中能融入如是如理观察的智慧时,于外界一切誉毁赞骂等等,皆可了知如同空谷回音,自心不为所动,以此即能渐渐破除实执,斩断生死轮回之根。

相关文章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心意能至境而取,所以意识取境是自性有。 心若离诸根,去亦应无用, 设如是命者,应常无有心。 心意若离开诸根,...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如果在最初生起时,声音无有缘取者,这又有什么过失呢? 乃至未闻声,应非是声性; 无声后成声,此定不应理。 声...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诸根境若无有自性,那观察不同境的想蕴又会如何呢? 令心妄取尘,依先见如焰, 妄立诸法义,是想蕴应知。 使心识...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想蕴若无有自性,则一切法都不能建立。 眼色等为缘,如幻生诸识, 若执为实有,幻喻不应成。 以眼根色境等为缘,...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诸根境若无有自性,那观察不同境的想蕴又会如何呢? 令心妄取尘,依先见如焰, 妄立诸法义,是想蕴应知。 使心识...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心意能至境而取,所以意识取境是自性有。 心若离诸根,去亦应无用, 设如是命者,应常无有心。 心意若离开诸根,...

  • 中观四百论60

    若至耳取声,声初由何取; 声非单独至,如何能单取。 若声行至耳根,耳识才能取声音,那么声最初是由何者缘取?而且声非...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如果在最初生起时,声音无有缘取者,这又有什么过失呢? 乃至未闻声,应非是声性; 无声后成声,此定不应理。 声...

  • 中观四百论60

    若声说而行,何不成说者; 若不说而行,何缘生彼解。 如果声音是说而行至耳根,声音以何缘不成为说者呢?如果声音不说而...

  • 中观四百论60

    问曰:既说诸根非能取境,又说依眼色等为缘能生眼识,这岂不是稀有难测之事吗? 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 根境理同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观四百论6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ue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