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糖宝贝:
今日小忙,陪你的时间有点少,还是先向你道歉吧,要不然你的小脑袋瓜里又该胡思乱想了。
我刻意的给你形成一种习惯,在一些相对固定的时间点和你视频,让你产生一些可以相对明确又能够实现的期待,慢慢积累起你的时间感,减轻你对大期待的失落感。也算是给我们的生活建立一种仪式感,培养一种亲子交流的默契。
已经和你一起吃饭视频四天了,我发现到了饭点,我会不经意地拿起手机,去更衣室里跟你打个招呼,告诉你我们准备去吃饭了。听姥姥说,你也是到点了就问,爸爸呢?怎么不和我视频了呢?给爸爸发个视频吧。
视频的时候,我会给你介绍一下今天都吃了些什么,有时候盘子里一大堆,你会吐槽我爸爸好能吃哦,我也会诱导你好好自己吃饭,不要光想着和我视频玩;有时候我会告诉你今天的特色菜,比如中午食堂做了肉夹馍,挺不错,我就一次要了两个。你会频繁的问我有人吗,我说有人呢,你就要看看;让你和同事叔叔阿姨打个招呼,你还不好意思的缩着个小肩膀往后一靠,微微笑。你会把你的饭饭给我吃,我也照例回敬你一口我的饭菜,隔空“碰个杯”,你就一口吞下手中的食物,兴奋地不要不要的。
每次吃完饭,你都要自己从餐椅里站起来,摸摸小肚瓜瓜,大喊着说长高了长高了,我又长高了。站在那里看着我笑,等着有人把你抱下来。
现在每天记日记,也是想记录下和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你看得见自己的成长。培养你一种习惯,等你大一点的时候,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线里,从一个更大的视角看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让这些经历的痕迹,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认识,所有的困难都是短暂的,我们都能将昨日的痛苦转化为今日的快乐。培养你一种乐观的心态,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潇洒一点的说,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
两千多年前,有一个怪异的老头叫苏格拉底,说了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他会没事儿就和你聊天,用机智的思辨,引导你审视自己,叩问内心,并用这种方式,成为了西方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有时候,你还不得不防着点,这老头,一会就把你带跑偏,聊着聊着你就找不到北了。
我喜欢思辨,但不太喜欢培养这个词。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有的时候可以被人解读为未经计划的人生不值得过。培养、计划、设计,本身就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管理人生。工作中领导培养你,把你的个人发展纳入单位几年的人才发展计划;生活中,今天早上步行上班要选择那条路径,时间是不是来得及,要不要抄近路;学习的时候,以目标为导向,计划着今天看几个知识点,明天学几个新名词。就连现在的消费方式,生活模式,都是被商家们设计出来的,出去旅个游,都是景区设计好的体验;说句话、做件事都是设计好了利弊。
但是,好像总是有点不对。想象一下,自己还是一张白纸,未来本来充满无限可能,经过计划的人生,岂不是在白纸上画出一个黑色的框框,设定好了人生的边界?无限多的可能只会发生在这个框框里,框框外面的可能性是不是就被人为的过滤掉了呢?想得太多,心累,搞不好还会心苦,何苦来哉呢。父母最不应该的就是说那句听上去很励志的话,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父母不是上帝,造物主也不喜欢管人的闲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各自发展就好。
然而,没有计划,没有清晰地目的,人就会焦虑,因为失去了掌控感。就像是我不喜欢刻意的培养你什么,但是我还是想培养你不给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设限的能力。所谓的责任感让人可以毫无任何压力地去干涉别人的事务。关于这个问题,我有点纠结。我希望你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自己喜欢自己的人。又感觉放任你自由生长,很不负责任,谁也不是先贤大德,在平凡的俗世中从心所欲不逾矩。
很多人说,子女很难超过父母所处的阶层。我知道那只是难,并不代表无法超越,至少是在精神上,人应该做自己的贵族。
所以,我更多的想和你做朋友,引导你客观理性的认识世界(这又是一个纠结点,我所说的客观理性,本身又带有了我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想和你分享,一个不太成熟的爸爸,一些不太成熟的社会经验;更多的想用你的视角看世界,我觉得那更接近造物主的神性。
再说回到我有些刻意培养你的仪式感,这些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之分,不过是完满人生的一种方式或者手段。重点是,你就是你,不一样的烟火,无论世界多么嘈杂,内心始终要给自己保留一块净土,那只属于你,并且只应该属于你。
爱你的杆儿爹
2020年6月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