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蕊伶人生探索
从圣人到精神病患者,描述关于追求存在感的四个层次。

从圣人到精神病患者,描述关于追求存在感的四个层次。

作者: 船长Captain | 来源:发表于2016-09-28 13:21 被阅读518次

    婴儿最初是没有一个“自我”(无我),它与世界浑然一体,分不清妈妈的手指和自己的手指。

    从第七个月开始,“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经过幼儿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自我”终于确立。

    然而不管“自我”确立得有多好,人们依然会意识到,在意识到“我”的同时,还意识到“无我”,也就是意识到“我有可能是不存在的”。

    这样,人类内心终极矛盾诞生了。

    内心一个声音说:我是存在的,我,我,我,我.....

    内心另外一个声音说:我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我,这是假的。

    试想想假如另外一个声音说的是真的,“我有可能并不存在”,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意识层面,特别是潜意识层面对此十分恐惧,因此人类需要“刷存在感”来确保一个“我”存在。

    “我不存在”是最核心的焦虑(或者说是恐惧)。极其少数的得道高僧领悟到了“无我”,建议不要追求觉醒开悟这些东西,因自我意识混乱而疯掉的人比得道的人不是一个数量级。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望是人类最核心的欲望,然而有些人性冷淡怎么解释呢?

    马斯洛认为,生存本能是人类最底层欲望,然而为什么人有些人会自杀呢?

    其实每一个人最核心的欲望,不是性欲望,不是肉体求生,而是“存在感”,也就是“我需要感觉到我是真实稳定地存在的”。

    在关系中,最糟糕的不是“被人骂被人打”,而是“被当做不存在”,或者“对你没有回应”,冷漠是抹杀一个人存在感的方式。

    大家都在追求存在感,但追求的方式不同,有的方式健康,有的方式病态。

    第一层:我做故我在(纯粹的人)

    当人们怀疑自己是否存在时,怎么能证明自己存在呢?——觉知你的动作。因为有了动作,就意味着有动作的主体——我。

    我思,证明我存在的!

    我看,证明我存在的!

    我听,证明我存在的!

    我说,证明我存在的!

    ............

    这是获取存在感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为了更多体验自己的存在,你可以经常问这样的问题:

    正在打字的人是谁?

    正在焦虑的是谁?

    正在痛苦的是谁?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自己觉知到动作的主体——我,导致存在感的加强,“不存在”的焦虑会因此缓解,心自然能安定下来。

    当一个人投入专注的做一件事时,他会体验一种叫“心流”(flow)的状态。在“心流”的状态,一个人的存在感是很高,能够真切的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

    经常处于这一层次的人,通过动作来追求存在感的人,给别人的体验是“特别的纯粹”,为了唱歌而唱歌,为了写字而写字。

    这种层次的人,只要不停的在行动,他的心就是安定的,老子的“无为而为”,是不关注结果的行动。

    当你很专注做事时,你会体会到高存在感的“心流状态”,但你能24小时都在“心流”吗?你总会停下来的,你打篮球很专注很爽吗?但你总会停下来的。

    《红楼梦》林黛玉道出了人类第一层次的焦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人类关于第一层次的焦虑:我担心宴席会散,我担心某些好东西不能永恒,生命最终会停,那我该怎么办呢?(死亡焦虑,也就是“无我”焦虑)。

    于是人们想到了解决之道,于是从第一层次,落入了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我做好故我在 (正常的人)

    人希望自己永远的“存在”,永远的“有我”,虽然这不能实现,但可以替代性,象征性的实现。

    比如繁衍,我虽然不存在,但我的孩子流淌着我的血液,证明我还在。

    比如追求名垂千古,我死了,但我的《三国志》,我的《清明上河图》会流芳百世,证明我还在。

    在第二层上,人们不再纯粹通过“做”本身获得存在感,而是通过“做好”来获得存在感。

    第一层的人,学习本身就让我有存在感。

    第二层的人,光学习不行,我需要考班上前三名才有存在感。

    第一层的笛卡尔,我思考,证明我存在。

    第二层的笛卡尔,我仅仅思考不行,我还得思考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行。

    总结来说,第一层更关注过程,第二层更关注结果,更关注结果,更关注成败得失。

    而且第二层刷存在感的方式,特点是与外界的某样东西绑定在一起,当然每个人绑定的东西不一样。

    比如“存在感”与“被爱”绑定——我被爱故我在。“我特别需要有人爱我,这样我才感到自己是活着”,一旦失恋,存在感立刻消失,马上寻死。

    比如“存在感”与“被需要”绑定在一起——我给于,故我在(祭献原型)。

    比如“存在感”与“社会成就”绑定在一起等等。人们追求成功,追求好的结果,不是为了追求存在感本身,变成了追求促成存在感的条件,同时把存在感放在了未来,比如一个孩子玩沙很幸福,变成了,我需要有房有车我才会幸福,找到好工作我才幸福,找到一个爱我的人我才会幸福,孩子顺利长大才幸福。

    问题:在我追求把事情做好,追求成功时,不一定都会成功,很可能会失败的,比如我发朋友圈,希望通过别人点赞来刷存在感,但别人竟然理都不理我,还吐槽我,我想考研但是失败,我追一个女孩子被拒绝,这会让我很有挫败感。

    当第二层的人,在追求成功时体验太多的挫败感时,他们会进入了第三层。

    第三层:神经症层

    如果说第二层的人做的事总结为趋利的话,第三层的人做的就是避害(逃避挫败感)。

    他们已经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比如习得性无助,这会让他们有很多的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通过各种心理疾病来释放出来,如果不能释放,会继续落入第四层。

    第一层的人:做事

    第二层的人:做好事,想要成功

    第三层的人:逃避失败和痛苦

    这一层的人,焦点放在如何减少内心痛苦,如何通过逃避和自我欺骗来缓解痛苦。

    第二层的人会说:我想要陪伴,有人陪的感觉真好!

    第三层的人会说:我不要孤单,孤单太可怕了!

    一个人在逃避的时候,第三层的人是知道的,他的痛苦只是因逃避而缓解,而不是消除,当痛苦和伤害越来越多,心灵会变得麻木,变得“没有感觉”。

    一个敏锐的人,清风拂过他就有感觉了,但一个“没有感觉”的人,可能需要用刀子划伤自己,强烈的痛苦刺激下,才让他有存在感。

    第三层的人容易用身体或心灵的痛苦来刷存在感。

    但如果第三层的人一直持续“失败”,一直获取不了足够的“存在感”,自己也没有发展出获取“存在感”的方式(包括痛苦也刷不出存在感),时间久了,就会落入第四层。

    第四层:精神病层

    很多精神病患者会有幻觉,比如“钟情幻想”,无时无刻都觉得别人在强烈喜欢他,而且他也真实感到了爱意,比如“被害妄想”,无时无刻都觉得有人在害他,比如“表演性人格”,通过大量获得别人关注来证明自己存在,比如“边缘性人格”,通过大量的情绪波动刺激来刷存在感,他们是在用“症状”来刷存在感,试想一下,全世界的人都想害你的时候,你是多么有存在感啊!

    以上是我听一个心理讲座后整理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圣人到精神病患者,描述关于追求存在感的四个层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wh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