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蓝
1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熊家长
我一个以前的同事张东东曾向我吐槽过她遇上的一些熊孩子。
她说她有次下班回来,正在小区里急匆匆赶路,冷不防被什么东西给撞了一下。
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五六岁小屁孩。
那天刚下过雨,地很脏,她清楚地看到裤子上被印上了一道清晰的轮胎泥印。
她很不高兴,但对方是小孩,她能说什么?
只得以玩笑口吻说:小朋友,你把阿姨的裤子弄脏了,是不是该跟阿姨道个歉啊?
就在她以为那小屁孩会开口说“对不起”的时候,他猛然从旁边抓了一把泥水,一下子洒到了她身上!
张东东懵逼了。
小屁孩却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往某方骑去,一边骑还一边叫:爸爸,妈妈,有人要打我……
张东东无语:你骑车把我裤子弄脏了,总该道个歉吧?
他妈立刻飞出来炸毛了:他不过是个小孩,你这么大人了,还和小孩子一般计较?
他爸也来凑热闹:弄脏又怎么了?一个小孩,你就不能让让?
张东东也是哔了狗了,不仅裤子被弄脏了,衣服洒上了泥点,一句道歉话没得到,反而还怨她不够宽宏大量!
张东东想怒吼:敢情全世界的人都是那熊孩子他妈啊?
我也遇上过熊孩子,不多,也就十几二十个吧。
上次我去必胜客吃披萨,隔壁座位一对夫妻带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
小男孩在沙发上不停蹦跳,这也没什么,只是他一边跳一边不停高分贝尖叫。
还用手抓桌子上吃的东西,弄得满桌都是。
因为我的座位紧挨着他们,距离不会超过30公分,小男孩手一扬,经常都会有什么碎屑汁水什么的溅到我们这边。
好吧,只要不是溅到我身上,桌子上的我可以忍,默默擦了就是。
最难以忍受的就是他的尖叫,在我们吃披萨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尖叫啊,叫声让人可以抓狂。
夫妇慈爱地看着他们的孩子,眼里闪耀着动人的欣赏之情。
我觉得实在无法忍,就对那边说了一句:公众场合,小朋友小声一点。
没,人,甩,我。
那对夫妻仿佛聋了一样,依旧平静优雅波澜不惊。
我再一看,小屁孩居然连鞋都没脱,就在沙发上蹦。更要命的的是,沙发是连通的,他快直接蹦到我这边来了!
我赶紧把小孩抱过去:管下你们的孩子。
当然,我很成功地收获了那对夫妻的白眼。
我还有一个朋友赵小兰,她有次遇上的熊孩子是这样的:
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忽然满脸笑容地跑过来,友善地对她说:阿姨,你长得真丑。
赵小兰比较厉害,当即回道:小朋友,没人告诉过你,你不仅丑,还黑吗?
……
你看,熊孩子总是那么多,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式”特点,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中国式熊孩子”。
那么,什么是“中国式”呢?
“中国式”就是: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熊家长。
2
凡事都有个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上流行起一种风气,大家一致攻击起所谓的“乖孩子”。
前几天我就连着看到了两篇文,一篇宣扬:乖孩子不会“有出息”。
另一篇则是以鄙视的语气道出了“乖孩子”智商欠缺,“熊孩子”机灵活泼智商更高的真理。
最后,两篇文苦口婆心地劝道:家长们,咱宁愿孩子小时熊一点,千万不要他太乖啊。
两篇文看下来,我哦了了。
究竟有多少“熊孩子”的家长们,一边刷着此类文,一边还沾沾自喜于自己孩子够熊,所以以后会“更有出息”啊?
我总算知道现在的熊孩子为什么这么多了。
曾有一个妈妈无比严肃地说过:宁愿我的小孩熊一点,我也不愿压抑他的天性。
我很赞同她后面半句的说法,但是,“不压抑天性”就一定得“熊”吗?
所谓的不压抑天性,指的是让小孩子个性自由自在地发展,而不是自由自在无素质撒泼打混。
你小孩在你自己家里,怎样胡闹都可以,怎样“自由”都随你,但是,在公众场合,在别人家里,也俨然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做作非为而不加干涉,这不叫“不压抑天性”好吧?这明明就叫缺乏管教,没有素养!
我就亲眼看过一个熊孩子的父母,对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说:你家孩子这么懂事,不行啊,你太压抑他了,你该让他释放出自己的天性。
而他们所谓的“天性自由”的女儿,一脸戾气,从小最擅长的就是去欺负别人家孩子,比如去抢东西啊,打架啊。她妈经常被她劈头一个耳光还笑得合不拢嘴,认为女儿威武极了,以后肯定不会被欺负。
至于那个“懂事”的男孩子,则安安静静的,性格很稳重,满脸阳光,很讲礼貌却并不畏缩。
大家都喜欢那男孩,讨厌那女孩。
如果小孩子是水,需要的不仅是自由,更需要引导。家长若任其泛滥,就不怕水终有一天会变成洪水吗?
我小时有次去别人家里玩,看到一块磁铁很喜欢,觉得很神奇,就偷偷把它藏了起来带回家。
我妈发现了,把我骂了一顿,架着我到别人家里当面还回。不仅要我给主人道歉,她还亲自给主人道歉。
我爸觉得我妈太过了,我妈说:我们可以包庇她,但社会不会。
真正的自由是在一定规则之下才会有的。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小孩子的教育。
没有受到过一点规则约束,所谓自由自在长大的孩子,就真的幸福吗?
你对他没有一丁点规则限制,不代表这个社会对他也没有规则限制。
你宠着他,不代表全世界人都会宠着他。
你认为他打一下你的头是活泼可爱,但当他习惯去打别人的时候,别人难道不会一巴掌扇过去?
你认为他大吼大叫没什么,小孩子哪有不吼叫的?但当他太过目中无人而严重影响到其他人,你怎知别人就不会来替你教育?
凡事都有个度。
只有当“乖”变成了一种无主见顺从时,这个孩子,才真正被压抑了天性。
把该遵守的礼貌、文明和一定的规则上升到“压抑天性”的高度,不过是在为你无原则宠溺找个高大上的借口罢了。
3
不会哭,才没有被饿死的危险,才更有可能得到那最大的一颗糖
有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小孩子想吃糖,一定要大声地哭,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别人给的糖。
而我们这些想吃糖却因“懂事”从不会大声哭的孩子,往往吃不到别人的糖,只能眼巴巴瞅着。
是不是很心酸?
我也曾在小时候被父母无数次教育:你要懂事一点,体谅父母的辛苦。
潜台词:你不能要更多的东西。
那时候我很想要一辆自行车,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不敢向大人开口索要,因为知道父母不会给。
我也曾超级羡慕那些在父母面前撒个娇,卖个萌就可以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的小孩。
因为不会哭闹,所以我们永远都吃不到想要的糖吗?
未必。
那些会哭的小孩子,如果每次都因为大声哭,轻而易举就得到别人给的糖,那他长大后,想吃更大的糖,会怎么办?
他只会哭得更大声,更凄惨。
也许别人手里恰好有一颗糖,受不了他的哭声,就顺便给了他。
但当别人手里没有糖或不愿给时,他哭死了,糖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对他们,是好事吗?
至于从小就不会利用哭声来得到糖的孩子,长大了,当他想要糖的时候,他只会默不作声凭自己的力量去争取。
所以,真的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吗?
会哭,或许可以给你带来暂时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那些从不会哭泣的“懂事”孩子,反而才更有可能成长为真正有能力的人。
因为不会撒娇,不会卖萌,不会靠着撒泼打滚从别人手里要来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咽着口水,忍着欲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
只会哭的孩子,不懂得忍耐,不会把欲望变作动力,随时处于因只会哭泣而被饿死的危险之中。
从不会哭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忍耐,欲望埋藏在心底,变得愈发强烈,反而更有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所以,不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是不会哭,才没有被饿死的危险,才更有可能得到那最大的一颗糖。
-END-
*文章:清蓝。毒舌界的一抹温柔。平台转载或合作请简信联系我。
写文是我暗恋这个世界的方式。写一切有趣的,温情的,犀利的文字。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顺手喜欢和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