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基本是笔记。基本引用了帝天宇的观点和其他人的听课笔记。加了自己的感悟。
1,模仿和拆解。就像写公号文章一样。好的文章,爆款文章10W+加的,多看,多拆解。
共读稿,就是拆解有书APP里面的共读稿,多看几遍,多拆,特别是那种好的。关于遣词造句,包括看其他的文章一样,如果觉得好,是不是弄一个小本本记下来比较好?看得时候尽量细致一点,不仅是文章结构,分段,写法。笔者标点符号差,所以,也可以模仿。是不是研究后面几期的比较好?越往后写越成熟吧。
2.自己多写吧。
哪怕是别人的拆解文章,看过了,也写下来,也是一种练习。
然后是抄录好词好句吧,记得读书的时候还背来着。
现在其实工作学习,都没有读书时候上心。今天看粥左罗的文章,说要做好一个行业,得把一个行业的底层知识多学习完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实,一个行业的知识体系是有限的。潜心下去,可能一两年,两三年也学会了。从事的久了,可能对整个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是,就像砖瓦匠一样,没有搭很牢固的房子,所以,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犯错,犯同样的错。像读书时的知识点欠缺,不牢固一样。觉得既要全,也要有自己的“错漏本”,特事特记。
打算日更简书了,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日日做的好处不仅是量的积累,而且不容易忘记,养成习惯。但是不写流水账,要写有价值一点的,比如生活感悟,比如工作笔记等。
3.共读稿过稿语句通顺,逻辑表达没有问题,有思想,有内容。给人启发,如果是大实话,没有亮点,那么GAME OVER,所以,一定要有新知识,新收获。这是我目前也比较欠缺的。
4.共读稿要有对象感。共读,顾名思义是跟人家一起读的,所以就当旁边有个人吧,你讲给他听。读完一本书,或者开始读这本书,可以查查作者,查书评,查人家的读后感。千人千面,共读稿也是。比如慈禧,可以写成和《杜拉拉升职记》类似的。也可以写成历史书那样的。还可以写成野史,小道消息,有趣的。笔者目前还是老老实实按时序写,时序里面应该也可以改,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