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01篇《小雅 谷风》
原文阅读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译文参考】
山谷来风迅又猛,铺天盖地雨挟风。
回想当初艰难日,只有你我并肩行。
如今日子安且乐,将我抛弃太无情。
山谷来风迅又猛,狂风旋风刮不停。
回想当初艰难日,把我搂抱在怀中。
而今日子安且乐,将我抛弃如飘蓬。
山谷来风迅又猛,只有高山还高挺。
山上野草全枯死,山中树木尽凋零。
你已忘记我大德,只有小怨记心中。
【字词注释】
(1)习习:大风声。
(2)维:是。
(3)将:方,正当。
(4)与:助。女:同“汝”,你。
(5)转:反而。
(6)颓:自上而下的旋风。
(7)寘:同“置”。
(8)遗:遗忘。
(9)崔嵬(wéi):山高峻的样子。
【诗歌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旧说大体相同,是怨朋友相弃之诗。《毛诗序》说:“《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朱熹也认为是朋友相怨之诗,但他没有将伤友道之绝与刺周幽王硬拉到一起。方玉润《诗经原始》认同朱熹的观点,并力驳“刺幽王”之说。“《谷风》,伤友道绝也。”“凡人处世,当患难恐惧时,则思朋友;遇安乐无事日,则谢交游。受人大德,转瞬不记;遭人小怨,终生难忘者,比比皆是,而诗固云尔也。”
今人高亨的《诗经今注》、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等均取弃妇之诗说。陈子展《诗经直解》虽仍取旧说,但又说:“此诗风格绝类《国风》,盖以合乐入于《小雅》。《邶风·谷风》,弃妇之词。或疑《小雅·谷风》亦为弃妇之词。……《后汉·阴皇后纪》,光武诏书云:‘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此可证此诗早在后汉之初,已有人视为弃妇之词矣。”
诗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时,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因此她唱出这首诗谴责那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负心丈夫。
此诗与《邶风·谷风》合看,主题是一致的,都是一位女子被丈夫抛弃而发的幽怨之词,但口吻更为缓和温厚。两首诗歌都用用风雨起兴,这大概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最容易触发人们的凄苦之情。山谷刮起呼呼大风,先是夹带着阵雨,继而疯狂旋转,最后刮过高耸的山岭,百草枯死,万木凋零。这摧毁一切的谷风似乎预示着女子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她与丈夫是贫贱夫妻,在世俗的风雨飘摇中曾经彼此相守,共同抵御种种考验。
《诗经》中的弃妇们大多免不了要追忆往昔艰难岁月,其模式不外乎:当年我们怎么穷(“昔育恐育鞫”),我受了多少苦(“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为你付出的何其多(“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谷风》里的女子念念不忘的却是在“将恐将惧”的日子里,两人如何在情感上相互支撑。贫贱夫妻的可贵不仅在于共同面对物质的匮乏、身体的疲倦,更在于精神上的彼此慰藉。
然而,当生活的光景逐渐好转,男人却变了心:“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将安将乐,弃予如遗”。这“弃”字未必指休妻,也可能是疏远冷落,是情感上的厌弃。女子慨叹道:“忘我大德,思我小怨。”你忘了我与你共患难的恩情,专记住我的小毛病。这句诗道出了变心的一个重要指征:情深时,丑女可看作西施;情转薄时,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
而今,被丈夫遗弃的妇女,面对凄风苦雨,更会增添无穷的伤怀愁绪,发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叹,让人不禁感受到她的凄凉心境。不过,主人公虽有愤怨,但语气平和,似乎对其夫之爱还存于心中。
全诗语言凄恻而又委婉,只是娓娓地叙述被遗弃前后的事实,不加谴责骂詈的词句,而责备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所谓“怨而不怒”,也说明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善良懦弱的劳动妇女。这也反映了几千年以前,女性处在被压迫的境地,很难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前人评此诗说:“道情事实切,以浅境妙。末两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诗骨。”(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
《谷风》学习的反思探讨
本诗作为“怨朋友相弃之诗”,也能够说得通。从古至今,都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全诗一开始,诗人就感叹他的朋友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安乐:灾难临头的时候,我们一起担惊受怕,那时候我们感情相通,互相理解;没想到风声一过,日子要变太平了,你转身就把我抛弃了。这就是:“习习谷风,维风及雨。”习习者,鸟扇翅膀也,古人认为大风的起因是大鹏鸟在高空扇翅膀。“维风及雨”,是说这个习习谷风带着风雨而至。这当然是个比喻,就是有风声传得很紧,两个朋友遇到了共同的麻烦,不晓得是不是一起惹了什么事,担心要成同案犯,所以紧接着就是“将恐将惧,维予与女”。“既安既乐”就是已经平安无事了;转者,转过身去也,来得很快之意也。弃者,抛弃也。
诗人的这个朋友,第一次就暴露了不重友情的德行,第二次又是这样:“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就是说第二次遇到了麻烦,你又想起我了。这个“颓”指初夏的龙卷风,是诗人在比喻第二场灾难,因为夏天是第二个季节。其实置是“寘”(zhì),安置、放置之意;怀者,胸怀也,心中也。“置予于怀”就是把我放在你心上了,想起我了。结果呢,麻烦刚刚过去,那个朋友故态复萌,马上抛弃我,又把我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将安将乐,弃予如遗”。遗者,遗忘也。
第三章,诗人看透了这种世道,心灰意冷,笔下的场景也进入了秋季:大风一来,草木全部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山石泥土:“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崔嵬者,挺立之无植被之山峰也。再想想那个所谓的朋友呢,他根本记不得我的好处,光是计较我们之间那些小小的恩怨,就是“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大德者,深恩厚德也;小怨者,朋友之间的小小过节也,好比我骂过你两句什么话,哪次对你不够恭敬之类,你就只记住这些,实际上就是找借口,翻脸不认人了。这样反过来再看“维山崔嵬”,或许诗人还有另一层意思:世风不古,那些没有操守的人就像秋风中的草木一样,死了,萎了,没有生命了;只有真正的君子,像我这样的人,才能迎风而立。这位诗人需要这样自我安慰一下,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谷风”两个字,从汉儒到清代研究《诗经》的学者,一直没有解释清楚。一种说法是把“谷”理解成稻谷那个谷,说是粮食,把“谷风”解释为“长养之风”,说是因为稻谷可以“使人长养”,以此来比喻春天的风。这个明显不对,因为周朝的时候表示粮食的“谷”不是这个“谷”字;一直到《说文解字》,都说“谷”是“泉出通川为谷”。
还有一种说法是“东风”,这个还有点道理,因为东风是指春天的大风,不是那种和煦的春风,而是欧阳修所说“雨横风狂三月暮”那样的春风,但也不够妥帖,因为这里说的是“习习”之风,不是春天的“浩浩之风”。
当代学者流沙河认为,它应该是指“从东方阳谷吹过来的狂风”。因为古时候的中国人就认为,东方有一棵叫“扶桑”的大树,太阳就是从那里升上来的,树下面的深谷就是太阳的家,就是“阳谷”。而这首诗里面的“谷风”,又是预示着风雨将至,又是招来更大的灾害性龙卷风,明显是气象学上说的“阵性大风”,其风向混乱,撕扯力度大,破坏性极强。这首诗里用它来比喻灾难将至,比较贴切。
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故事:诗词的故事》,李晓愚,译林出版社,2020年3月
《〈诗经〉的创制历程》,李山,中华书局,2022年7月
《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四川文艺出版社·磨铁,2017年7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