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的宣传语说:“再没有比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让人战栗了,在雨中空旷的黑夜里。”读完这本书中,就像听见了来自孙光林的呼喊,他向时代呼喊发展,向父母呼喊关注,向兄弟呼喊互助,向朋友呼喊友爱,向老师呼喊公正,向社会呼喊律法与道德,更是向人性呼喊真、善、美。
这本书最立体、最全面、最饱满的人物形象,非父亲孙广才莫属。“父亲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循规蹈矩的生活后,幻想的破灭以及现实对他的捉弄,使他茅塞顿开。此后的孙广才经常去开导村里的年轻人,以过来人自鸣得意的口气说‘趁你们还年轻,还不赶紧多睡几个女人,别的全是假的。’”这是贫穷的父亲孙广才意图借由儿子孙光明因救人而死的事迹去谋得一官半职,但咸鱼翻身未遂后,最深的感悟,也是他往后的岁月中身体力行的价值引领。他成了彻头彻尾的无赖和从家里到寡妇家的单向“搬运工”。
青春懵懂的哥哥孙光平听进去了父亲的开导,也见惯了父亲的示范,所以他也爬上了寡妇的床。可受过高中教育的他,到底与父亲有了本质的区别。他也曾有过逃离的愿望,但是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的安排,开启了如父辈一般贫穷又平庸的生活。
除了贫穷,逃避责任、自欺欺人、爱慕虚荣等也在孙家四代父子之间无声地传承了下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坏的,对的错的,孩子不过是依样学样。
当然,除了父子情,作者也呼喊兄弟情、友情、人性。无论是在漠视中死去的苏宇,在蔑视中被捕的国庆,还是在无视中长大的鲁鲁,以及书中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时代发展的洪流裹挟着,在与贫困、无知、战争、饥荒的斗争中败下阵来,而后屈从于现实。这是一个叫作孙荡的小镇的群像,也许你觉得他们愚蠢、无知、粗鄙、放荡、邪恶又丑陋,可那不过是作者对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家庭与社会最直白的揭露与最真实的呈现。
余华说,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因此,它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如同分叉很多的河流,让习惯顺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的读者有诸多不适。可假使你能闭上眼,去尝试回忆自己的过往,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你便很能理解,这个结构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孩童时期所闻所见的破碎与跳跃。
读这本书有呼喊,压抑、灰暗又沉闷,我更想提醒在当下心绪不宁或者生活不平的读者慎看,可能一不小心就致郁了。如果你的生活幸福美好,对这本书,会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千万别等到冬天来了,才怀念春天的姹紫嫣红;别等到身处迟暮,才后悔荒废了青春年华!往后余生,此时此刻,就是你人生中最美的瞬间。惜取眼前人,不留遗憾到明天!
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时时是过去,刻刻有未来。过去曾未来,未来会过去,让我们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过去,才能迎接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