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和好友珍谈到请客送礼的事儿,她和我说了她第一次送礼的事儿。
珍从小在农村长大,93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现在的企业,那年她23岁,年轻漂亮,学的是自动化专业。
那时刚毕业的学生,要在机关帮忙一段时间,先不往下分配,她们听话,好管理,分配下去就不好借过来干活。
珍就在档案室,帮助整理职工档案。
其实档案室里也有人干活,但她们不干活,年纪也偏大,让刚毕业的学生干。
当年分配来有8个人,选了4个比较稳妥的女孩来帮忙,毕竟档案室的资料是相对保密的,不能谁都接触,这些学生也不认识是谁,所以才放心让她们整理。
一是她们听话,不讲报酬;二是她们有知识、有文化,领导相信她们能把工作做好。
珍是个细心的人,工作认真负责,年轻稳重,领导交代的事都能做好,尊重同志,每天早来晚走,团结同志,大家都挺喜欢她。
第二年春天,珍分配到基层单位,领导安排她到内勤,做应收款整理工作。
每天整理柜台和个各班组交上来的票据,款项,并记账,那时是手工记账,没有电脑。
她没学过会计,数字书写不规范,她就从0~9不停的练,直到写出标准的记账数字。
别小看了这几个数字,要求书写的时候,要写到偏下方位置,这样写错了可以在上面改过来。
写错的数字,要在上面画两条红线,在前面盖上自己的印章,并在上方写出正确的数字。
她不允许自己记录有错,那时是活页账,写错了就撕下来重写。
看她记的账,就像一汪水,一笔红线勾划的也没有,谁看了都啧啧称赞,领导对她的印象也很好。
这样过了三年多,工作还是老样子,这期间珍结婚了,。
她爱人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虽然工作不太出色,但是通晓人情世故,请客送礼的事很内行,他劝珍去送礼。
珍坚决反对,虽然工作没啥进展,自己也不愿在别人面前低三下四。
转眼到了五一,珍的爱人背着珍,在农村买了两只小笨鸡儿,用玻璃丝袋子装好,又买了二斤红蘑,准备去送礼。
目的想让领导对珍好一些,能去一个更好的岗位。关键领导年轻,若是能与他拉上关系,以后肯定差不了。
趁着天黑,珍的爱人把珍叫下楼,俩人去送礼。
一路上,珍的心里非常忐忑,她对送礼的事儿非常抵触,不愿意去,但东西都买了,硬着头皮去了。
一会的功夫,到了领导家楼下,珍的爱人一直叮嘱珍,说话要谨慎。
珍想不明白为啥要送礼,这要是让别人看见,多让人笑话。领导要是不收怎么办呢?第二天见到领导多难为情呀!
到了领导家,开门的应该是他的妻子,他们互不认识。
珍说,我是某某单位的职工,是嫂子吧,她一边说,一边把拿的东西放在门的旁边。
局长妻子说,你好,他在家,屋里有人,你俩先坐着等一会儿。
珍和爱人坐在门厅等着,珍不敢抬头,一直低头看自己的鞋尖,两只手放在腿上,来回摩搓着,心跳加速,像做错事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那人走了,领导见了他俩。
珍的爱人说,领导没少照顾珍,非常感谢!特意来看看领导。
珍也补充说,自己年轻,以后要多学习。
领导关切地问了问珍的工作情况和家庭情况。
说了一会儿,珍和爱人对领导说,不过多打扰,起身告辞,因为不熟悉,始终也没敢说调岗位的事儿。
到门口的时候,她发现放在门口的礼物不见了。
出了门,珍的爱人很高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对珍说,领导把礼物收下了,就有门儿。
珍的感觉是,可算是把礼送出去了,下次再也不送了。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珍怕见到领导,有好几天,她都躲着领导,她怕领导看自己鄙视的眼光,也怕自己尴尬。
后来,珍通过努力工作,竞聘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但此时那个领导早已经调走了,礼白送了,但这段送礼的经历,让珍刻骨铭心。
珍现在发展得很好,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进了副高,成长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正科级)。
送礼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其实,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没有真才实学,不付出努力,只靠请客送礼,终究不是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