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038+木子希曦+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038+木子希曦+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作者: 木子希曦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01:33 被阅读61次

第一题,用课堂上介绍的阅读方法,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推荐,500字以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看一本书要很长时间,也许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都很难读完一本书?

比如,当你买了一堆自认为很需要的书,拿起书读的时候,从前往后一页页翻,往往一本书今天看一点儿,明天看一点儿,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讲的是什么?又或者看完一本书,要你说说这本书的内容时,却根本无从说起,好像心里清楚,但讲又讲不明白的感觉。

总的来说,还是方法不对。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应该就是这个理儿。说到这,我忍不住要给大家分享释若老师的阅读理解方法,主要有速读和精读两大法宝。

第一个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并能很快掌握书中内容,可以做很好的输出。比如,一目双行法,反向法,引导法都很好用的,既速高阅读速度,又增强了效率。

拿我读《马太效应》这本书为例,用了速读法之后,可以很快速了解马太效应是什么,它能用在哪些方面,该怎么有效正确地使用,什么地方该粗略而过,什么地方该仔细地反复体会阅读。

比如,我会看一看书的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部分,还有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语等等。大致看一遍之后,我会发现,这本书的脉络很清晰,它主要讲了马太效应是什么,马太效应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运用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你看,这也最多十分钟就能梳理出来,这本书的知识架构。

第二个技巧,用精读法,精读法大致分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这六个层面。我先粗略的看一遍《马太效应》这本书,发现它颠覆了一个我的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不完全是对的。为什么呢?仔细看过之后,从书中学到—

资源越丰厚的人,越容易成功;越没有能力的人,失败的经验再多,也终究不会成功,只有,总结失败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把握时机,拥有了更多的资源,才有可能成功。

好了,如果你也有读书这方面的困惑,建议可以试一试,释若老师的这两种方法。要是想要听得更详细些,可以买释若老师的课程,我们一起学习进步!总之,还是希望能帮到你们哦,笔芯!

第二题,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字以上

课后体会:

干货再多,东西学的再多,学而不用,终将又还给老师,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要想储备知识能量,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将其内化运用,才会有所得,最终实现熟能生巧的技能。


这一次,释若老师讲的第二讲:阅读理解,讲出快速阅读的技能和深层次的理解力,让我们学会了不仅仅是加速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还很深刻地体会到重新对文章的理解和整合,从而结合文章联想到多面相关的知识点,学而致用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阅读理解,对于写作者来说,就好像手中拿着博物馆的钥匙一般,可以开启每一个房间,尽情观赏游玩,肆意发挥创作,脑洞大开如泉涌。所以,阅读理解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走好了这一步,下一步才会更流畅。

个人体会有三个层面,观看类,创作类,辅助类。这三个层面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观看类的作用,是很大地改善了以前一字一句的教科式的阅读方式,学会了用一目两行,铅笔引读的方法加快了阅读速度,在一个章节的前篇和结尾处用了反向法找关键词。在一句金句的地方或是文章新的观点处画上线,有时认为很好的句子还会摘抄在本子上,当遇到新的观点时,我会思考作者提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以前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可以用这个观点来说明,要是没有,我会想一想这个观点,对我来说是否不认同的观点。为什么不认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案例来表达他的观点的。

如果,我对这个观点很陌生,那么接下来,我看论证这个观点的案例时,我会着重去仔细看,弄清楚搞明白。要是我对这个观点已经很熟悉了,我就会看一下前篇和结尾,中间的案例会简略看一下,或者直接跳过。当然,这个技巧我认为在致用类图书上非常实用,小说上还没用过,感觉有些不一样,可能还需要好好练习一下才可以。

其次,我们可以用创作类的方式,也就是重述技巧。重述简单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来把一段话,一个观点,一个故事,讲明白说清楚。让听故事的人,觉得这个故事有趣且生动;让了解这个观点的人,分清楚这个对他有用没用,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比如,我上面所说的“马太效应”这个观点,它能对我们在生活起到什么作用,用在哪些方面会正确有效呢?比如,马太效应是说的,生活中越有的,拥有的就更多,越没有不但没所得,反而还将剥夺他原有的。这么说有点拗口,简单说一下,就越富有的人越富足,越贫穷的人就会越穷困。好比,你的资金储备量大,你的财务掌控能力越强,不管是投资还是理财,你所获的收益必将越大,收益和投资是成正比的。

最后,是辅助类,准确地说应该是辅佐,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所讲的就是笔记技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专注于每一项的细节致用。比如翻看书的封面和腰封,统计和分类每一处的问题和所要分享的点,联系实际经验,择出所需要的素材,包括精读标注的内容和自我感触,实现主题升华。而对于小说类的作品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或是手稿,画出人物关系图,故事情节进展图,这样整本书的发生、发展、进程就分析的很清楚,也就不容易混乱,等你把这些图画完之后,对于这本书的内容就一目了然。第二遍看书时,着重确立一下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就可以。

当然,这个过程开始会稍微麻烦一些,但只要多练习几遍,越用越熟练,养成一种习惯之后,这样整体对于书的内容掌握程度会有条理些,抓住书中的主要内容也很轻松,同时对于输出的过程架构就很快速,并且非常顺畅。就相当于,地图画好了,照着目标一、二、三步走就可以了,是不是很容易啊。

总之,刻意的练习,一步一步的精化,相信我们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就像老师说的,在没有水平之前,先模仿,再打磨,再精化,假以时日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三题,在荔枝微课,我的读书专栏“噢耶,读书来了”读书专栏,听我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写下你对RIA读法的理解,500字以上


听了释若老师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RIA读法。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就能快速掌握书中的精华,具体RIA拆书法是怎么操作的呢?RIA拆书法主要分三步: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首先阅读拆页,是可以重点看目录,序言,书评,之后对书中的内容快速看一遍,看的过程中新观点,感兴趣的点可以多停留一会儿,对于熟悉的地方和它所举出的例子就不用精读了。第二遍看的时候,针对不理解的,新的论点我可以思考一下,我有没有好的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它,如果没有,我能不能重书中好的例子,或者百度,知乎上找到我要的答案。

接着可以用讲解引导,什么是讲解引导?就是带着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简单明了地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收获知识;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可以了解新意。这里就说到了,写共读稿,解读稿的用处了。如果,你不想写稿,也可以联想一下实际生活,思考具体做法,对你有什么好处之类,这样,也不至于看了书之后,都想不起书上讲的什么内容要强得多。

然后,拆为己用,就是学以致用。你看一本书,听一个故事,总希望有所收获,对吧。不管是,能从中学会一个道理,还是娱乐至笑,都是一种感悟和体会。比如,你看一本理财类的书籍,你学会了合理地支配你的财产和支出,善用投资思维让钱生钱,都是学到了具体的使用技巧,从而让你受益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不管你是使用RIA拆书法引申出来的便签法:I+A1+A2,还是具体操作的拆书七步曲:选书+快速阅读+写I便签+写A1便签+写A2便签+指示便签+提醒行动,都是为了更清晰明确的操作执行,有了具体的方向和目标,每一项都标注的清晰,方便于更好的执行,按照正确的步骤工作,一点儿都不凌乱,从而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模式,提高效率。不过,这种方法针对致用类图书最管用。

第四题,用课堂上介绍的重述原文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稿,1500字以上


                                    机会是掌握在有准备的人手中,解读李鸿章


各位书友,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位人物,他的名字叫李鸿章,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军事家。他的一生辉煌而灿烂,贪婪而平庸,正义而自私,坚强而违和。他出生于官员之家,父亲虽然属于学士阶层,却因官运不济,仕途中落,一直碌碌无为,也没什么大的发展。因为他既没有多大能力,又没有好的手段让他进一步的展开拳脚,实现远大报复。

能给五个儿子提供的教育,都是乡村博学的指导下,学会了鹦鹉学舌般背诵经典的本事。所以,李鸿章对父亲提及也是少之甚少。那李鸿章同时也是继承了母亲强壮的体魄、非凡的精力、温和的脾气和宽容的处世之道,这为他以后在外交路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感。先天的条件优越,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吗?

是,但也不一定,至少李鸿章不是。他的光辉人生中,跟他一直紧握机会,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是密不可分的。有人说,李鸿章的成功跟他的运气好,有很大的关系。那是因为他所具备的努力、经验、金钱、权力都是为他今后的发展做准备的。

那么,我们的李鸿章先生,是如何把握住他的这些筹码,为他的人生铺下坚定的基石的呢?

握住的第1个筹码是,他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46年,李鸿章通过在当地厘金税征集处任职的伯父的影响下,在衙门谋得一个小差事做。当时的知县听闻有个文采不错的小年轻,于是就让李鸿章倒背了《春秋》,没曾想到,李鸿章竟然做到了。之后的这几年里,李鸿章通过勤奋的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修炼文学和写作上,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声誉,从而为他的官宦生涯铺下了康庄大道。

比如,他在1847年的时候,在4000名考生中,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进士,直接进入翰林院,而后在曾国藩的提拔下,一路高升。李鸿章的官运亨通,有他的天生聪慧的资质,再加上无数个日日夜夜拼搏下苦功夫练出来的。

握住的第2个筹码是,他善于积累经验为自己开辟新出路。就说李鸿章在外交上的杰出贡献吧。在和和法国人的相处和谈判中,他得到了优秀军官戈登的帮助来治理军队;在和日本人谈判中,日本人一直强势割据中国,李鸿章采取和谈,不想开战,最终在朝鲜的中界开撕;在和俄国人的狡猾背弃之下,也是纠缠很长一段时间。在第一次和俄国人接触中,起初他们表现的很是友好,并在京城建立了俄国大使馆,后来俄国人想借机在中国其他几个地方霸占领土,李鸿章费尽心思在彼得堡谈判了《里瓦几亚条约》,最终挽回了中国的颜面,俄国人归还了大部分领土。

一次次的谈判经验,铸就了李鸿章在外交上的成功,是慈禧太后离不开的左膀右臂。因为除了李鸿章,别人也都不敢上呀!.

握住的第3个筹码就得说,他很有钱。这些钱从哪来的呢?当然离不开,为官这么些年的搜刮民膏,私饱中馕,再加上和外国人签订通商条约,有大部分不都是满足了自己的私欲。一方面,在和英国人签订禁止往中国贩卖鸦片;而另一面,却在自己园子种着满院子的罂粟。想想也真是可笑,后来他的钱又重新让他买回了官位。

握住的第4个筹码,还是得有权。在他拥有了丰厚的家底之后,又得到慈禧太后的提拔,李鸿章可谓是呼风唤雨级别的人物,一手掌控海军,一手掌控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由于他对军队管理不周,导致军队涣散,最后连连吃了败仗。虽然军事上,李鸿章比不上在外交上的优势,可他确确实实掌握住了国家的命脉。

好了,我们看到了李鸿章先生的每一次经历,表面上是他得到了别人的赏识,运气好、机遇好,而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走得每一步都不是白来的,也不是天上掉馅饼就砸到他啦,他走的人生每一步,都是有准备而成就了后来的他。

不管是他努力为自己谋取官位,还是人生处处由考验到经验,或者是后来储备的雄厚资金,让自己变得有钱有权。这样的准备,无疑是让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那样才让它的价值更大化。

每一个时代,每一阶段,每一段文化,都会有新的希望,新的机会,相信准备好了的幸运儿,机会总会眷顾你们,不会离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8+木子希曦+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f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