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3
有人说养育孩子是由若干个“第一次”决定的,这一句话一点都不假,当孩子做出错误的举动在第一次就被“制止”的时候,他就知道什么是不可以的。当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次被鼓励和支持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背后是有人的,他的信心和勇气就会更大一些。而这个过程在孩子三岁之前,直到六岁之前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后面再要有变化其实是比较难的,除非在社交当中受挫,自己愿意改变,否则外力越努力越将孩子推向了父母希望的反面。
而很多父母是在孩子上学后考试不理想了才着急,这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潜移默化教育孩子的最佳时间窗口
这时候唯一有效的估计就是高质量的社会活动才有机会矫正孩子的行为和认知。
昨天我们还开玩笑,多给孩子创造社交环境,让他们只要比机器人更像人,就可以了,但不要和机器人比聪明[捂脸]其实能够教的会的,都是可以有算法的。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看不见的思维,这个需要在事情当中体验习得和有肌肉的记忆。
【童府带读人研修班总结20190314】今天大家提到最多的词是“能量”和“输出”。在我昨天晚上咳血之后今天依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是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生命中遇见的生命都是当下应该遇见的缘分,我们就要去做当下的“工作”。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输入了太多的理念和知识,而且因为获取知识的便利性,让吃快餐成为了习惯,而慢下来每周一次2个小时高质量的对话,却让我们冥思苦想的问题在碰撞中撞击出答案,这个过程从身心脑中走过的时候,就给了我们某种记忆,这种记忆就是一种“能量”的蓄积,而每一个在用输出的方式得到,也用得到的方式让他人拥有输出的通路,在这里我们重构了人与人的纽带,不再因为缺而去索取,而是因为想要而去创造和构建。在这里,潜移默化地不再基于自己有什么而去做事情,而是基于自己要什么而有所取舍和精进。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所拥有的,而我们所拥有的是我们不经意之间招揽来的,保持自己时刻警醒的状态,需要一个场域的守护,感恩每一位此时此刻遇见的朋友们[太阳]
2019.3.19
【今日记录】今天我们完成森林小屋的解体和重组[嘿哈]床迁移到了江夏的小农夫自然基地,桌椅板凳即将搬到江夏一座别墅里,继续发挥他们社会共育的价值。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太阳]
最近听到不少人说孩子内驱力不足,其实这是这个时代很多孩子的普遍问题,父母的焦虑扛不过孩子自然生长的速度和节奏。如何找到这个平衡,并且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做出当下最正确的选择,这是我们很多人当下的功课。做一个人,还是做孩子、做父母的角色都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演技越来越好。所以不要追求完美,其实试错本身才是学习正确的姿势。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这就是内驱力外化的过程。如果不让孩子或一个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要谈内驱力的事情,我们谈的只是驯化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