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春风拂面,花香扑鼻,曛得人陶醉。
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在徐河度过的儿童时代。
池塘里,河沟边,水波潋滟,水草在水中漂浮摇曳。在水草的周围,经常会看到黑乎乎的一大片,好像是有人倒了一瓶墨汁进去。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知道,那是成千上万枚胩蚂骨子(小蝌蚪)在游动。
它们一群一群地甩着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是一个个活泼流动的逗号。
会用手捧上几只,放在装了水的罐头梨子瓶里,想象着有一天能在瓶子里养出几只小青蛙来。但是几天后,胩蚂骨子都会先后死去,以后就没有再养。
我始终不明白,黑色的胩蚂骨子长大后为什么会长成青绿色的皮肤?它的肚皮会长成白色,又是用什么样的肥皂洗出来的呢?
这两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直到长大了……还是没有想明白。
鱼也多。田里就有很多和我们巴掌差不多大小的鲫鱼。
田刚刚犁过后,田里的水会变得十分浑浊,小鲫鱼们呼吸困难,就会浮上头,露出一张张小嘴“吧唧吧唧”着吞吐。
瞅准了用竹篮子一网,就能网上来几条。有经验的,轻手轻脚地靠近,双手轻轻一合,一条小鲫鱼就会逃脱不了了。
回家后,妈妈把小鲫鱼去鳞洗净,用香油慢慢煎,出锅后鲜香酥脆,连鱼刺都可以嘎嘣嘎嘣地嚼着吞下去。
那个年代,没有农药化肥污染,水都是清清亮,透明着的,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鱼。鲫鱼、鲤鱼、泥鳅什么的应有尽有,而且数量很多。
我们都喜欢走到水里去,水刚漫过脚脖子,几十张小嘴就游过来,在脚上面转来转去地又啄又啃,痒痒的。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光着屁股下去,不然就有什么零件会被它们啃没有了!
还有大黑鱼。用一根棉线系上一个浸了点香油的棉花球,只要沉到水里,就会被它迫不及待地冲过来喝下去。
有时候,沿着田埂或者是塘埂一路拎着这棉花球一颠一颠地走,也会有青蛙从隐蔽着的地方倏的一声跃起来,啊呜一口吞下。哈哈哈,青蛙把这棉球当成了飞虫。
记得有一个小伙伴更牛,只用一根小树枝,就可以从水里刷上来一条小鱼。鱼太多了,也没有现在的鱼精,咬住什么都不松口。也可能是因为太饿了。
再过个把月,禾苗茁壮成长,田野间变得一片碧绿。
夜里,睡在床上,都会听到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其间夹杂着知了的叫声、夜虫的歌声,和风吹过后,树摇草动的簌簌声……犹如一首夏夜交响曲。
一弯新月也慢慢地升了上来,清辉普照着万物,远山近树,朦朦胧胧,仿佛都罩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犹如蓝呢子布一样的天空中,星星的眼睛眨呀眨的,好象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秘密似的。
虽然那时还不懂得什么唐诗宋词的抒情,更没有听说过什么中国画的意境,但是,总是觉得有那么几句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在心里面憋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