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乡间为数不多的身穿笔挺整洁中山服的教师,胸前兜里总是别着象征文化人身份的夺目钢笔,就不由地生出很多向往。
他们真的是超凡出众,不仅着装打扮得体讲究,就连身姿、步态也显露出一股轩昂之气。及至斗胆与其攀谈,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学识丰沛、慢条斯理、娓娓道来的文雅和气、如沐春风。
他们的才华不只倾泻在本职工作上,村里的黑板报、宣传栏边以及村民的红白事上也常常看到他们认真忙碌漂亮书写的身影、言辞动听热情飞溅的讲话。很多干部的文稿、很多家户写文的需求,他们也都乐此不疲地应承着、满足着。
倘遇到村里面组织文艺表演,排练节目、编写文词、担当主角、演奏乐器……更是当仁不让、全力以赴!
他们是那个物质贫穷年代、知识贫瘠乡村的文化传播者、文明传递者,他们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多才多艺的文化光芒、乐此不疲的奉献激情,滋养、孵化着土旯旮里的文明,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乡民的心田,像一轮明媚的阳光照亮着学子前行的路!
如今,很多乡村里没有了学校,那曾经的教师文化人的穿梭乡间、润泽乡民、水乳交融的景象已是鲜见,取而代之的是各自埋头挣钱的四处奔忙、人群廖落、情怀无处落脚,唯一可安慰的是乡民们腰包越来越鼓囊殷实、家居越来越漂亮舒适、出行越来越便利快捷、闲瑕越来越充足丰富……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