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54消零派蜗牛的梦想
不做低水平勤奋者,有效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不做低水平勤奋者,有效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 麦穗学习社 | 来源:发表于2021-05-15 18:26 被阅读0次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努力了很久不见成效,每天都很认真的读书学习,但进步缓慢,都快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坚持的必要了。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努力的方式不对。

    《异类》这本书中提到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但不要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在正确的方法下练习才有效果。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客观的来说,人和人之间存在天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通过后天努力对人的改造是非常大的。

    《精进》这本书提到:努力是一种策略性的活动,需要我们思考,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优化对一件事的投入。

    接下来我将为你分享如何有策略的努力,让我们事半功倍。

    01.优先发展强项

    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即: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这一点在我们学生时代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有一门偏科就会拉低我们整体的分数,所以学生只有避免偏科才能取得好成绩。

    可是当我们毕业后走向社会,你会发现拥有一项突出的能力,对个人发展尤为重要。

    面试官最感兴趣的就是你有什么优势,擅长什么。因为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大多数岗位需要的的技能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长。

    可能会有人反驳,现在不是讲究多元发展、斜杠青年吗?话虽不错,复合型人才是一种稀缺人才。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一个领域还做不好,又怎么顾及的了多个领域同时发展,况且人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有限,对我们普通人来讲,可行的方案还是先发展某一项优势能力。

    某一领域深入钻研后,再去涉猎其他领域也更能触类旁通。

    人无完人,想要面面俱到很难,在有限的精力下发挥自己的强项。至于弱势带来的问题可以选择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来解决。

    就像在《用一年时间重生》里讲到的:上帝给我们优势,是希望我们发光,给我们劣势,是希望我们有朋友。

    你会在很多训练营里看到,发起人会邀请某领域的专家在群里做分享,这就是把自己不擅长的交给擅长的人来做,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个人短板问题。

    比如曾经参加圆梦计划时,每次大课都由擅长该领域的老师讲解,萌薇老师擅长发掘梦想、若辰老师擅长阅读、牧心老师擅长写作等,一场训练营由多个老师合作完成。

    所以,对于短板,只要没有严重影响你基本能力的发挥,就找擅长的人去协作,重点去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

    02.专注某一领域持续深耕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感兴趣的事儿,比如看到别人拍视频赚钱,自己也想尝试;看到别人通过声音变现,自己也想尝试;看到别人写作变现,自己也想尝试。

    可谓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是件好事。但是一定要区分他人的爱好和自己的爱好,我们经常错把别人的爱好当成自己的,往往坚持了几天,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什么东西都不擅长,就像挖了很多井,结果没有一口井出水。

    微博上一位美学博主康米姑娘,曾分享自己画画赚钱的经验。她说:“想要通过爱好变现,一定得专注这件事,把它做到极致,千万不要什么赚钱就去学什么,走好这一条路,不要迷失自己。”

    我曾经真的是什么都感兴趣,看到别人写手账也买来一大堆工具,可是坚持了没几天,就写不下去了,感觉写手账真是件费时的事情。

    再后来又参加喜马拉雅的有声演播训练营,发现一天当中很难找到一段时间录音,我又放弃了。

    还有画画的事情,我也尝试过,画了几张简笔画就搁置了,再也不愿意画了,没有基础,一副简笔画,累的脖子疼。

    所以上面提到的对各种事情感兴趣的人也包括我。

    我深深地体验到这种什么都浅尝辄止的后果,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依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一旦没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谁会与你合作解决所谓的短板问题,因为你处处都是短板,没有可以交换的东西。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小时候家庭不太富裕,16岁拜师学习雕花木工,补贴家用。

    有一次在雇主家干活,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这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

    齐白石非常感兴趣,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了16册,才悉数描完,然后再把原书交还。

    接下来的五年,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闲时就把书拿出来反反复复的临摹,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了。

    这是在信息匮乏时代,一代国画大师的学习方式。而如今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的时间和专注力被分割的七零八碎,在一件事上保持专注成了难能可贵的事情。

    想要取得某一领域的成绩,需要的正是齐白石那种长期专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所以,我们选定了一个方向,就好好专注在这个领域精益求精,持续深入的研究下去,不要做一个什么都差不多的人。

    03.适当增加学习难度

    如果要在某个领域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那么显然不能满足于标准要求,而是要主动突破,去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

    美国心理学家诺埃尔· 蒂奇(Noel M. Tichy)提出学习区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人的学习,按其能力和所学习的事物难度感受,可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如果所学习的事物对你来讲没有难度,或者你轻易就能学会,这时你正处于舒适的心理状态,故称舒适区。

    相反,如果你所学习的事物超出你当前的能力范围太多,你会感觉心理崩溃,甚至感到恐慌而放弃学习,故称恐慌区。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学习区,指所学习的事物对你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你可能感觉心理不适但又不至于太难受,且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诺埃尔・蒂奇教授认为,一个人学习的最理想状态是经常处于“学习区”,学习的事物应具有适当的挑战性。

    在舒适区里,我们学习往往没有什么难度,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当然进步比较缓慢。

    比如同样是看书,如果只是画画重点,做做摘抄,这就是典型的舒适区学习,我们看了很多书,好像都没怎么记住。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舒适区,提高一点难度,除了舒适区的学习外,我们再增加一些自己的思考,在感兴趣的地方,停下来,写写感悟,和实际生活做一下关联。这就上升了一个等级,也就是从舒适区到达学习区。

    看书最有效的方式是写书评或者拆书稿,这是最能反应对一本书的掌握程度的方式了。

    但对于新手小白来说,压力很大,不知如何下手。这就是处于恐慌区。难度太大的学习会打击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深入的学习下去。

    因此高效学习的关键是,突破“舒适区”,进入“学习区”,避免“恐惧区”。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把“学习区”转化为“舒适区”。

    04.唯有兴趣才会让我们长期坚持

    当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喜欢谈论意志力的重要性,好像只要你意志力足够强,你就能坚持到底一样。而如果你没有坚持到底,那一定是意志力的原因。

    其实,意志力是很不靠谱的,你越强调它,越依赖它,中途放弃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意志力有承受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很紧的绳子,如果再用力的话,随时都会绷断。

    真正让“一万小时定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兴趣。就像前面提到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学画画也是基于对画画浓厚的兴趣。

    我们长期坚持做的事情,一定是给我们带来某种满足感,唤醒了我们内在的兴趣。

    比如坚持健身,会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身材,我们穿衣服就会很有气质,会得到他人的赞美,这种外在的赞美会让我们得到满足,进而继续健身保持好身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成为一件长期坚持做的事情。

    一件事想要无痛坚持下去,就把这件事变成有趣的事。对于阅读这件事,有的小伙伴可能看不下去书,那怎么把看书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阅读一本书就如同和杰出的人物做朋友,把他们加为了微信好友,每天读上几页,就如同刷刷他们的朋友圈。

    久而久之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好友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因此让我们长期坚持做的事情要么是兴趣所在,要么就把它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05.主动探索

    阻碍我们自主探索的一个障碍是,我们常把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当作教条,自己束缚住了手脚。

    这通常发生在新手身上。而经验丰富的人则知道,再看似有理的教条也只是某些情境下适用,并没有非此不可的道理。

    曾经我报了一门萌薇老师的线上课程,关于阅读的,作为阅读小白的我,把老师说的话,认为都是正确的,毫无批判思维。

    老师说读纸质书好,会让自己更专注,阅读完一本一本的书更有成就感。她总是成箱成箱的买书,朋友圈经常会看到她在书房里看书的照片,一度让我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是读书。

    我也经常买书,看纸质书,为此还特意买了一个可以放下书的包,以前的都太小了。

    一次出门忘了带书了,无奈之下打开了电子书,转变就在这次无意间发生了。

    我才发现电子书不仅方便携带,还可以做笔记,手机电脑之间实时同步,最最重要的是具有检索功能,某个关键点记得不太清楚,通过关键字搜索一下子就定位到了,换作纸质书我需要翻好久。

    在写作的时候电子书的优势就更明显了,想要引用某本书里的内容,搜索框里一搜索立马就找出来,多本书之间迅速切换,大大节约了翻书找内容的时间。

    我一下子就爱上了电子书。

    不是说老师骗了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老师就是喜欢捧在手里阅读,让自己更专注。

    我想说的是,我没有一开始就对电子书持有包容的态度,因为老师说看纸质书好,我就认为电子书不好,缺乏自主探索进行验证的精神。

    好的学习者,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更要懂得自己去琢磨,去探索。

    通过以上方法,避免做低水平勤奋者,让我们的努力更有效,进步更明显。

    最重要的是,好的方法得用起来,不要让它们静静地躺在收藏夹里,一定要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低水平勤奋者,有效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lk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