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起大落(下)
上一次我们读到了郡县制下,中国人口大起大落,动不动就被消灭百分之七八十,真是骇人听闻啊,而导致人口数据激烈动荡的根本原因是残酷的战争。
那么,封建制下,人口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我们进入今天的阅读吧。
夏商周三代时期人口数据是很少的,不过,大多数人口史学家都推测,那个时期,包括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人口也没有这样剧烈的大起大落现象。从西周、春秋到战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持续增长的。
也许您会说数据不详实,怎么能说明问题?于是作者带着我们仔细分析了西欧的数据,用以类比。因为西欧也是封建制的,小国林立,相互之间的战争打了1000多年,数据具有可比性。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有部著名的作品——《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给出了一份2000年间西欧人口变化的统计数字。
我们直接上图吧,比较直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16948/f5821fbfc5fc8b48.jpg)
面对西欧的人口变化,麦迪森分析认为,造成人口损失的因素是灾荒和传染病,他根本就没有提到战争。
我们从上图也可以看出,西欧人口下降出现在两个时段:第一次是200年~600年,第二次是1300年~1400年。
第一次正是罗马帝国衰败期,是帝国的衰败导致了人口下降。期间,并没有因为热耳曼人的入侵和西罗马的灭亡而出现大的波动。第二次则是黑死病爆发期,流行病导致了人口下降。此后人口变化又开始呈现为上行曲线。
可见,西欧历史上的两次大的人口下降,主要都不是因为战争。
我们把西欧的数字和中国人口数字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叠加的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16948/7d44d785583c5625.jpg)
图中圆点实线为中国人口数字,菱形虚线为西欧人口数字。
由图可见,西欧人口变化的曲线相对于中国真是太平滑了。
中国人口繁荣时期增长得比欧洲快,可是崩溃时的断崖式下跌也令人心惊胆颤。
之所以有如此剧烈的反差,我想根本原因就在于导致人口变化的因素不同吧——中国是因为战争,西欧是流行病、饥荒等。
可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也充满了战争和动荡,也给民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和持续不断的痛苦。高层政治也一样充满阴谋、血腥和野蛮啊。那么,为什么战争对欧洲人口的影响比对中国人口的影响小得多呢?
作者分析,那是因为在封建制下,天下并非一统,战争通常局限于局部,不会造成全面的破坏。
而郡县制下,天下大一统,在和平时代,对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保障显然要比封建制下好得多,这是郡县制的优势。因此,中国的人口密度通常大于欧洲,人口曲线也通常位于欧洲人口曲线的上方。
但是,一旦政治秩序崩溃,一旦有农民起义爆发,带来的破坏则是全面而剧烈的。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太平天国运动等起义、看看那些易代战争。
正如中国宋代学者罗泌比较郡县制与封建制时说的:“建封之时,一人纵以失德于上,而万国之中,各有政化,闻者得以兴起。郡县之世,一人失德,则波颓瓦解,而四海共罹其祸。”——封建制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失德,只能影响天下的一小部分。郡县制下,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错误,需要全体臣民共同承担,因为你根本就躲无可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