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ukeon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到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双一流”实施办法。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操阶段。日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
在当前中国社会,教育中也有一条鄙视链,985看不起211,211看不起普通本科,普通本科看不起大专学历。这种教育中的“等级”观念贯穿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婚姻择偶,就业选择,甚至学习深造。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学生在择校方面都优先考虑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这种综合实力以头衔标明便是“985”“211”,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过去高等教育建设的一个弊端,以特定”终身制”名称标榜学校实力不免会给学生,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某种身份固化印象,这种身份固化的最直接结果便是:优越感见于学生,懒于竞争见于学校,学历偏见见于社会。以学校为例,一个学校若被归为985名校目录下,以其名气便可吸引大量学生报考。既然如此,学校又何必挖苦心思,不竭余力的加强自身建设?这种竞争力的丧失并不会为学校带来任何损失,可是,久而久之,它却会造成整个教育体制呈现一种畸形失衡状态,疏于竞争的名校以名号便能打通天下,获得各种财政青睐,而一心想要往上爬的普通高校做得再多,在国家政策支持上也只能甘拜下风。
“双一流”教育机制的推进冲击了人们关于985,211身份固化的想象,“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设定讲究以改革为动力,坚持竞争开放、动态调整,打破身份固化,强调绩效奖励,提高质量。 与终身制的985,211不同,“双一流”的整个遴选过程重在“变动”,而非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现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又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程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及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有进有出的“双一流”机制使得更多高校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因此,它有利于打造强进弱出,强上弱下的大学竞争场。只有在这个竞争场里,鲶鱼效应才能起作用,弱者追赶强者,强者不愿落后,竞争意识被激发,整个教育体系也因此“活”起来了。
“双一流”建设重在“建设”,而非身份认同。光这一点,就很难得,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