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在想,到底是什么构成的现在的我们,有点细思极恐的是——大概可能会是我们的想法。
正如我特别喜欢的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所说:“所有在现实当中发生的事情都是在通过我们的想法发生作用。”
打破固化的自己比如:
我们现在在大学里认真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然后可以顺利地拿到毕业证书,然后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但我所描述的这一切都不过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啊。那么让我们在大学里认真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
而是——我们自己对于这件认真学习这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信念而决定的。
于是如果我们想要认识我们自己,就必须要去认识我们头脑当中的这些想法和信念,去了解这些想法和信念是如何让我们拥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可能性或者困扰的。
打破固化的自己那么,什么是想法呢?
简单来说,想法就是没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头脑当中去建构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认为世界是按照这个样子去运行的。
打破固化的自己就比如说:
有的同学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学习成绩不好的话我以后就没有出路。
这样的同学也许他们并没有学习不好的经历,但是他们总是想象说——如果我学习不好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可能性了。
有的同学考砸了,他不愿意让家长知道,他的理由是——我的父母一旦知道的话,他们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他们一定会崩溃的。
可是有时候如果我们真的去跟父母交流,你会发现,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接受程度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打破固化的自己但有一次我去一个同学家里做客,这个同学成绩很不好,但我发现他们的家庭氛围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悲惨,他们一家人也是有说有笑,他们也会谈论着孩子的学习,但他们可以用很欢快的语气说“孩子成绩一点也不好”。
原来这只有有些同学面对——学习成绩不好,家庭的氛围一定很惨淡,父母一定会崩溃的。
这就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想法只是我们头脑当中一个未经检验的规则。可是也许如果你真的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跟你想象的很不一样。
打破固化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规则。
比如很多人会觉得现在我的身体很不舒服,所以我今天会不想学习。就是因为在他的头脑当中会有一个规则在说——当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是允许自己不学习的。
也有的同学说,虽然我的身体不舒服,但是我还是要学习,那是因为他们的规则会严厉一点,那个规则会说——只要你还有意识,只要你还能够注意力集中,你就可以把学习保持下去。
有的同学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他们会觉得别人有可能会不喜欢我,这是他的一个想法,伴随着这个想法,他会有一个规则说——我不能够跟那些可能不喜欢我的人交往,我只能接受别人主动接近我。
打破固化的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会遵循很多的规则。
有一些规则是自然规律,是你不得不遵守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你很容易发现,并且也很容易适应它,顺遂它。
也有一些规则是人为制定的规则,比如你走过一块草地的时候,你看见草地上面写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严禁踩踏”,这就是人为制定的规则。
这时候你可以仍旧选择去踩踏,但你就必须要接受可能存在的惩罚,可能是罚款,也可能是其他的义务劳动。
可是总的来说这些规则都容易被发现的,是摆在明面上的。
打破固化的自己但还有一些规则,它是从来没有写在告示牌上的,它是我们心里的规则。像是我们心里会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我不可以浪费时间,我必须比身边每个人都做得好。
这些规则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种唯一的,僵化的,或者未经检验的特定模式,叫做“我必须”,“我只能”,“我不得不”。
可是当你问他,如果你做不到这些时候会有什么结果。他可能会说,如果我做不到结果会很不好,我不能原谅我自己,或者是说我的父母不会原谅我,我的这一生都会完蛋了。
这些所谓的巨大的后果好像让我们不敢去违反这些规则,让我们只能在这个规则的框架中行事。但其实我们的心里并不真正的知道那个后果是什么。
打破固化的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些跟自己有关的规则,把它拿出来仔细看一看,后果是否真的像自己设想的那么严重。如果在有可能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从现有的框架中跳出去,去做一些现有的规则所不允许我们做的事情。
而面对这些制约着我们的行为的规则,我们既可以去继续遵守它,某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去挑战它甚至去打破它。
这可能让我们能够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个时候,在面对同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
打破固化的自己有些时候,当我们从一些规则里面出来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个过去的我们自己的规则,有时候反而会觉得有一点可笑——就是我以前怎么会怎么想呢,我怎么就那么一厢情愿的相信只有这一种可能呢。
但是当你还在那个你自己制定的规则里的时候,你是看不到这些的,就好像那个规则所限定的范围,那个制定的框架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发展方向。
所以当你被某个规则所限定的时候,你其实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这个规则所限定,只有等你从这个规则中出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过去的行动选择仅仅是在某一个可能的范围之内。
打破固化的自己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束缚我们的,正是我们所想的,不是那个现实的已经发生的结果,而恰恰只是我们头脑中想象的结果。
李松蔚老师提出,对于这些我们内心固化的信念,我们何不尝试着把这些信念当做一个“假设”,而不是事实。
像科学家对待假设的方法一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允许推翻。
打破固化的自己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价值观仍然是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我们是可以检验它,挑战它甚至推翻它的。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件事情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原来我是可以做到的”,“原来没有人在意我是怎么想的”,如此种种,都是我们打破固化的自己走出的第一步。
不要把自己束缚在自己制定的规则里,给自己制定一种固有的模式。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固化的自己,固化的规则,找到我们自己,找到我们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