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儿子幼儿园毕业,转眼已上小学,不知不觉女儿已进入小学高年级,一晃眼我们一家已走过十年的风雨。
十年的时间有多少变化,人生多少故事发生。也许这个十年是我人生最大变化的十年。
从校园的象牙塔里出来,迈入社会大家庭。执一人之手,联接两个家庭,组建新的家庭,迎接新的生命,也在告别至亲的人。
仿佛这十年所有的故事都在集中上演,都在集中向我涌来。
2012年4月,我和先生步入婚姻殿堂,那时的我们分居两地。2013年小仙女来报到,从此变成一家三口。
为了家庭团聚,为了结束夫妻两地分居,在2013年7月参加了考试,将工作关系从小县城考调至省城。
一晃十周年,也迎来了自己十周年的锡婚。
锡器柔软,但又特别坚固,将锡器比作十年的婚姻,预示婚姻虽然是柔软的,但即使经历风雨,婚姻依然坚固,体现了十年婚姻的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回顾这十年婚姻的马拉松,实属不易,刚结婚时分属两地,200多公里的距离,不算远但也不算近。
那时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便捷,如今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而那时却需要折腾大半天,甚至一天,有时还会晕车,而且那时候也还没有车,出行极大不便,工作也很忙,一年时间夫妻俩相聚的时间也就屈指可数,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每次分别时就想到离别的车站的情景,每次眼泪都像决堤的洪水,怎么也拦不住,至今仍沥沥在目。
当初,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的苦楚,只能自己破釜沉舟,努力备考。
怀着女儿三四个月的时候,还在100多公里外的地方考驾照,还记得教练说,你坐那么远干什么,把驾驶位置往前挪一点。
说完这句话,同伴们就开始扑哧笑着对教练说,这个人是宝妈了,肚子里还有一个,怕方向盘压着了。搞得教练当时都不好意思的说抱歉,你随便怎么坐都行,怎么方便怎么好。
那时候,住在单位的宿舍,两层的木质结构,我住在二楼,楼上不通自来水,常常需要从一楼打水后走过一段楼梯提到楼上去,在我怀着身孕的那段时间,就经常是同事们帮我代劳,没有让我干这些重活儿,至今想起来心里都很温暖和感动。
以前在小城生活的时候,总感觉有浓浓的人情味儿,每天除了忙碌的工作时间外,生活也过得比较惬意,虽然是一个人的生活,但有一群人陪伴着,生活也不孤单。
那时候,单位有食堂,一个人的生活也好解决,有时在食堂吃,下班后吃了饭就和同事们去散散步,散步回来还可以玩一下其它消遣。
有时就去同事家蹭蹭饭,反正哪家做好吃的就会热情的邀请去聚聚。尤其是每到年末的时候,周边的同事和群众家杀过年猪的时候,都会邀请我们去吃杀猪饭。
唯一缺憾的就是我们那个镇上距离县城30分钟车程,一到周末几乎就成了空城,周五下午便开始人心涌动,大家都期待着与家人的团聚,人在曹营心在汉,下班就开足马力飞奔回到自己的小家享受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
而我怀着宝宝的时候,就经常会留守在单位上,空守那一个大院,那时就非常希望自己周末的时候也能够与爱人团聚,心里的孤独和寂寞就会瞬间让自己的眼泪夺眶而出。
但静下来的那段时间刚好也让我有时间看书考试,争取能够考到爱人生活的城市,减少两人的奔波和旅途的劳顿。
尤其是怀着宝宝的时候,这个愿望更加迫切,想到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的情景就会黯然神伤,有时甚至有点焦虑和担忧。
如果不能和先生团聚,到时候这个孩子跟着妈妈住呢还是跟着爸爸住?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这个问题。
单位的院子里有一颗桂花树,刚好枝桠可以延申齐平到我的楼层,每天百无聊赖的时候,我就会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的楼上,捧拾一本小书,夏天的时候微风吹拂,秋天的时候满院的桂花飘香,充满着我房间的每个角落,仿佛是为而我独自盛开。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那里如今已成为我思念的第二故乡,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快乐的时光。
好在岁月温柔以待,许我一席明媚。在女儿出生的第二个月,有一场合适的考试,我便报名参加考试,刚好一切顺利,产期结束,我也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切似乎都刚刚好。但是我也从此放弃了自己GWY身份。也许人生就是这样: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十年的婚姻,我们白手起家,共同有了自己的小窝,有了一对儿女,也算是圆满。
2016年政策放开后,我们意外中有了老二,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
原来的小家似乎也开始变窄,从刚开始的两人,到1+1=4,家庭空间变得拥挤,于是换房成为刚需,而且那时家与上班的地方较远,每天上下班我会在路上浪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经常是先生每天100多公里在路上跑,后来单位有了通勤车,再后来就在上班的地方附近换了房,实现步行上班20分钟的距离。
于是这个十年里,见证了一座新城的崛起,这十年一直在换工作、买房换房、买车换车、生儿育女和养育孩子的路上,一路奔波折腾,虽未经历大风大浪,但也是坎坎坷坷。
好在岁月不弃,始得团圆,终于能够一家人团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不曾想这么匆匆的就过去了十年,来到了先生生活的城市,从此结束两地分居奔劳的日子。
虽然没有山盟海誓,但却希望执子之手,择一城而终老,一家四口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这个十年,我也失去了自己挚爱的双亲,2019年3月父亲走了,2023年6月母亲走了。人生就这样在迎来新的生命,也在告别挚爱的人。
生与S就这样循环往复,在迎来也在送往。在路上,我们一直在经历,一直在告别,一直在深爱着彼此。
尽管世界瞬息万变,但爱一直在延续和传递,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深深相爱,直到永久。
再见了小时光,再见了亲爱的亲人!
再见了小时光,再见了难忘的岁月!
再见了小时光,未来的你一切安好!
再见了小时光,未来的你一切可期!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