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41816/39d22e630b46c1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41816/c52fdfb8d44e97e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841816/58681517790d44d0.jpg)
最近已经是结束新课步入复习阶段的时候了,于是老师又将原来着重讲的知识点跟学生逐一梳理一遍。
从第一章的从世界看中国(包括疆域,人口,民族)。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是重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和地势,气候,河流,自然灾害)。从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名称,说明我国地形类型的特点。并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的构成特点。
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温对不同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是否学会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出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突出水文特征,说出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向或需要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具体措施。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包括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河段划分,主要支流,突出特征,母亲河的奉献。上下游的凌汛现象要记清楚。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措施。
自然灾害概念,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和分布地区,防灾减灾救灾避灾的方法。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资源,水资源)。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利用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水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具体途径和重要性。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交通运输,农业,工业)。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重点(农业及其重要性和农业的地区分布,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等方面,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概念,作用,发展水平,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中关村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领域,分布特点,布局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梳理梳理知识点,学生有一个系统的整体观念,知道重难点和考点重点记忆,然后针对以往的期末综合题型练习,最后就是发复习资料,希望同学们自己熟记。顺利通过期末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