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想法
《疯人说:我在精神病院做医生》读书笔记09:一个家庭里被指认的病

《疯人说:我在精神病院做医生》读书笔记09:一个家庭里被指认的病

作者: mumui | 来源:发表于2022-09-05 19:01 被阅读0次

第九章:猫女——索引病人——一个家庭里被指认的病人

病人茉莉每年三月或者十月就会模仿猫生活,发出猫叫。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的母亲把它当猫养。并且母亲木离、孩子茉莉和猫茉莉都叫muli。茉莉是姜女士家的索引病人,她的猫化症状是服务于这个家庭的,或说是服务于姜女士的。刘医生比谁都清楚,就算茉莉在这里治好了,她回去依旧会复发,因为她要在那个家庭里生活,回到那个家庭固有的生活模式,真正有问题的是姜女士。通过家庭随访才知道,她的母亲平时给她吃猫粮。后来才知道,猫茉莉死后,最难过的是母亲大茉莉。这个猫是外公送给她的猫。因此,在猫一月份死后,她在三月经历了一次大崩溃。然后,发生了意识解离,并且半夜在吃猫粮。由于女儿吃猫粮,学猫的动作可以缓解母亲的悲伤。之后,女儿便开始吃猫粮。而十月份的发病期是因为外公十月份去世,母亲晚上会哭。

ps:索引病人——一个家庭里被指认的病人,而非真正的病人,他的作用是承担家庭的症状,在他身上呈现。真正的病人可能是指认他的人,因为真病人没有自觉,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有问题,病症便只能引渡到索引病人身上被呈现出来。索引病人的症状,是服务于这个家庭的,用于维系这个家庭固有的生活模式。

摘抄:

(1)人活着是需要仪式的,打个比方,不良情绪是水,它一直流,或者从来不流的时候,仪式就像是给它画上一个水龙头,哪怕是假的,人在心里有了水龙头的概念,就有了开关的概念,他可以选择关不关了,而不是只能任水流或不流。

(2)要治疗的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他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

(3)而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其实是带有传递性的,简言之,你小时候,父母是怎么养你的,那你长大了,就极有可能也是这么养孩子的,你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传递成孩子与你的依恋关系,你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这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疯人说:我在精神病院做医生》读书笔记09:一个家庭里被指认的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pv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