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要破除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大人讲故事,孩子就应该喜欢。事实上,不存在这样的直接联系。
孩子听故事跟普通人听一位同事说工作是没什么区别的,都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孩子听到故事之后,大脑开始解码文字、提取语义,然后为了理解接收到的信息,要提取背景知识,最后杏仁核、海马体等跟情绪有关的区域都被唤醒,经历这么一个大脑过程之后,孩子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或者有兴趣,或者没兴趣。
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关键就在于孩子大脑的处理过程,如果大人只是一位着急把故事讲完,孩子的大脑来不及文字解码、提取语义,那他自然会放弃处理这个故事,注意力自然就转移了。时间一长呢,严重的话孩子会对阅读丧失兴趣,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每一次做事情都很失败,没有办法完成,久而久之,也就不想去尝试了,这也是心理学上常说的“习得性无助”。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大脑留出时间,要有节奏的阅读。比如有理解、有难度或者孩子需要思考的地方,稍微停一停,等一下。
这个时候“间隔提问”阅读工具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怎么用呢?“提问”很好理解,就是大人提问题,那么间隔就是间隔使用“中间提问”和“整体提问”。
“中间提问”是什么呢?
“中间提问”主要针对故事细节,就是在给孩子重复讲某个绘本故事时,在中间适当停顿,然后就某个故事细节提出问题。从绘本里的一些细节开始考察孩子对细节的关注和感受能力。这些问题孩子想一想就能回答出来,他会很有成就感。
“整体提问”是什么呢?
“整体提问”主要针对故事,就是当孩子听完一个绘本故事后,就对整体故事的关键内容或重复性内容,问孩子几个问题。整体提问的问题是综合的,需要孩子运用理解,判断,归纳等多种能力,孩子回答起来难度也更大。我们可以间隔使用“中间提问”和“整体提问”来训练孩子的不同的能力。
注意
对孩子提问语气要和缓,不能是拷问式的,如果孩子答不上来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翻开书的那一页,或者一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这个过程不要否定、打击孩子的心灵。我们使用提问工具目的,绝不是为了让孩子学知识、背东西,而是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
四个提问技巧小锦囊
①不要提简单的封闭式问题,尽量提开放式问题。
不要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无论孩子回答,是还是不是,好还是不好,都不能让孩子真正展开有质量的思考,所以我们应该问: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啊?如果妈妈跟他一样,你会怎么想呢?这类型的开放式问题。
②前后联系是提问。
例如故事中提问:你觉得他现在的心情如何?
到故事后最后再问问孩子:有了一群朋友后,他的心情怎么样了?
如果孩子觉得她的心情有变化,那你继续追问: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前后有关联的提问,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这也是非常好的思维训练过程。
③保持适度的提问频率。
不能一说提问好,就在讲故事过程中,三句一题问,五句意停顿,把阅读变成了问题灾难现场。
向孩子提问只需要在关键情节、关键内容上进行就好了,不必追求问题数量。同时,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对提问表现的没有反应,可能是问题提的不好,或者孩子的大脑负载过重,家长可以适时调整问题。或者暂时收起提问阅读工具,下次亲子阅读的时候再用。
④根据绘本的主题进行提问。
绘本的目的,正是不断拓展小朋友对自己的思考以及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他的成长产生切实的影响。
所以拿到一个绘本后,家长可以针对这个绘本想要传达的主题进行提问,家长也可以把自己对相关主题的思考融入进去,丰富孩子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这也是家长和孩子进行深度交流的方式。
网友评论